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金武 《中国科技博览》2013,(16):383-383
阐述了与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运行可靠性紧密相关的电磁兼容问题。结合目前情况指出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和健全电磁兼容标准和配备试验手段。重点介绍了电磁兼容在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金武  葛坚  周晓 《华中建筑》2012,(1):30-34
我国广大的农村由于农村住宅缺乏专业的节能设计,大多数建筑能源浪费严重,人居环境恶劣。和北方采暖地区相比,夏热冬冷地区的能耗调研数据较少。该文以杭州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研的方式,分析杭州市周边三个典型农村的人居环境和能耗状况。同时,采取计算机模拟和实地测试的方式全面评价其人居环境,发现现有农村住宅的诸多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为可持续发展的杭州市新农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依据,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金武 《录井工程》2012,23(2):42-45,91
塔河油田钻井施工中广泛使用PDC钻头+螺杆钻具工艺,导致钻时变快、岩屑细小,影响了常规地质录井岩性鉴定、地层划分及层位卡取的准确性。在阐述碳酸盐岩分析仪的原理、岩样选取、操作及数据采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提出利用碳酸盐岩分析仪获取的碳酸钙含量结合岩性特征的地层划分与卡取方法。现场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在已知地层岩性条件下,应用碳酸盐岩分析仪对层位识别与卡取准确、及时、实用性强,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划分与卡取方法;而在未知地层岩性条件下,应将其与油气显示、电性和构造,甚至古生物资料进行追踪对比,开展综合评价,方可实现层位的准确划分与卡取。  相似文献   
14.
金武  胡洁 《南方建筑》2006,(5):49-50
结合台州市路桥区螺洋新城水岸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实际工程,对于目前城市中正大量面临的农民安置小区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设计实践出发,深入当地村民,采用访谈统计的方式进行求证,力求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使城市农民安置住区的建设真正做到为农民所想,为农民所及。  相似文献   
15.
从方具有多目标的仿射型诱导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武 《控制与决策》1994,9(5):375-378
本文讨论当从方具有多个目标,主方对从方的诱地策略设计问题,给出了最优诱导策略和可诱导域的定义,研究了仿射型诱导策略的存在条件及解的结构形式,并探讨了当主方只具有对从方决策的部分观测时的诱导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苏省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系统发现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开展流行病学分析,对小龙虾食用量、潜伏期和临床检验相关结果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发现9例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呈散在分布,潜伏期5~13 h,平均6.5 h,罹患率40.9%。小龙虾食用量与肌酸激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54,P=0.14),小龙虾食用量与发病潜伏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4,P=0.72),潜伏期与肌酸激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47,P=0.21)。结论小龙虾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的协同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改变磨机人工加球方式,结合城门山铜矿选矿厂磨机设备和空间现状,展开自动加球系统工序布置、空间布置、运输方式、提升机研制等内容研究,研制一套将人工加球改为自动加球的装置,保证磨矿介质稳定性。利用现有的空间进行布置,设计加球机、提升输送系统设备的形式和结构。由于单个钢球重量较大,研究抛料轨迹,并进行现场试验,根据轨迹设计和优化提升输送系统设备的结构形式保证钢球运输顺畅。配合控制系统,实现对装置的自动加球,最终达到提高磨矿效率和降低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Cu-Co双金属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其催化合成气直接制乙醇的性能。通过柠檬酸络合辅助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ZrO2负载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95Ce0.05Co0.7Cu0.3O3,经原位还原,得到了La-Ce-O掺杂的ZrO2担载的Cu-Co双金属催化剂。结果表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以Cu-Co合金的形式存在,且Cu-Co合金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而La-Ce-O以复合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该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直接制乙醇,在温度为280℃,压力为4 MPa,空速为3 900 mL·(g·h)-1,V(H2)∶V(CO)∶V(N2)=8∶4∶1的反应条件下,CO转化率为9%,总醇的选择性为29.7%,总醇中乙醇的选择性为63.5%,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制作了一种交叉排布微针肋的硅基微通道,通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20 mm,5.5 mm和75μm,通道中的微针肋是截面为15μm×15μm的正方形立柱。研究了水在该通道内进行沸腾两相流动时通道底面壁温的不稳定性波动。研究工况为:入口流体温度θin=89.1℃,流量G=361.8 kg/(m2·s),有效热流密度q=88.1 kW/m2。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降噪。结合壁温数据和同步可视化照片,观察到并解释了两种类型的高频壁温波动:低频高幅的由于密度波引起的波动以及高频低幅的由于局部流态转换引起的波动。同时由可视化照片可得出交叉排布微通道内气泡生长过程具有爆炸性和向下游性,沸腾时通道内部出现"液孤岛"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微流体系统沸腾过程中两相流流型、压降特性和传热特性三个关键问题,总结了微流体系统中沸腾特性的研究进展。分散流、间歇流和环状流是微通道的三类基本流型。流型和传热分析中考虑了壁面润湿性、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缺陷等因素。提出了横跨大尺度到微尺度的综合型流型图和压降预测方法的基本构想。微尺度相变传热领域还需要在流型转化界限、传热分区及预测、临界热流密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新型通道结构、新的混合流体和新的应用背景下的特殊流体进行更为广泛的讨论,为微蒸发器的设计、制造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