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PVA纤维直径对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由2种性能相似、直径不同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增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单轴抗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材料抗拉性能受纤维直径影响显著,在基材配比、纤维掺量均相同时,采用直径较大(d_f=39μm)PVA纤维的复合可获得应变硬化与多点开裂模式,其极限抗拉应变可达到2.6%;而采用直径较小(d_f=15μm)PVA纤维的复合材料却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与单点开裂模式,其极限抗拉应变仅为0.1%左右;当采用细PVA纤维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所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纤维的粗细影响了纤维的桥接应力.保证纤维从水泥石中拔出而非断裂是优化纤维桥接性能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使用寿命长、养护工作量小、能耗低、施工简便等优点,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度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而舒适度不佳最主要原因是切缝的存在,使行车时产生"咯噔"跳车现象.此外,切缝的存在也将严重影响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增加维修维护费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实践了无切缝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与建造技术.设置高延性低干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low shrinkage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延性段取代传统混凝土路面切缝,LSECC可形成多条细微裂纹吸收两侧混凝土路面板的收缩和温度变形.通过施工现场模具和工艺设计,实现了界面锚固钢筋的定位和LSECC后浇空间预留及反射裂缝的定位,模具拆除后进行LSECC材料浇筑,实现了无缝路面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4.
掺磨细矿渣的C80泵送混凝土的工程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深圳市建设局的C80泵送混凝土技术攻关任务 ,并成功地应用于深圳市福田大中华广场大楼的混凝土工程。采用 5 2 5号硅酸盐水泥、5~ 2 5mm碎石、内掺 35 %的磨细矿渣、深圳昌智清华实业公司生产的HIP -A10 0高效减水剂 ,其混凝土坍落度在 2 0 0mm以上 ,2 8d平均抗压强度 98MPa ,达到并超过C80泵送混凝土的强度指标 ,泵送施工顺利 ,工程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5.
1.前言建筑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每年新建住宅近10亿m2,墙体材料需要10亿吨。至1998年全国的墙体材料84%仍是粘土砖,新型建材仅占16%,这与我国地少人多。限制取土烧砖的基本国策形成尖锐矛盾,尤其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建筑业发展迅猛,一般都缺乏建筑材料资源。另一方面,沿海城市每年排出大量工业废料粉煤灰,堆积成山,与持续发展战略极不相称,而海水和海砂石是取之不尽的廉价资源,这一优势并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个统观点认为海水和海砂石含有大量酸碱盐等杂质,对建筑材料造成腐蚀,在建材教科书…  相似文献   
26.
内掺钢渣、硅粉的C80高性能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群  吴东海  郭自力 《工业建筑》2004,34(11):58-60,84
研究了钢渣、硅粉掺量对混凝土强度与流动性的影响以及钢渣、硅粉混凝土强度规律。采用4 2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 2 5mm碎石、掺加适量NF 2 6缓凝高效减水剂 ,水胶比 0 2 6 ,钢渣、硅粉掺量均为 10 %或水胶比 0 2 4~ 0 31,钢渣掺量 10 %~ 30 % ,硅粉掺量 15 % ,可配制C80高性能混凝土 ,并给出了混凝土配合比参考公式。  相似文献   
27.
中短半径水平井弯壳螺杆钻具造斜率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确的造斜率预测是侧钻中短半径水平井成功的关键。根据中短半径水平井的特点,提出了用极限曲率法和修正的三点定圆法来预测弯壳螺杆钻具的造斜能力,并对典型螺杆钻具的造斜率进行了预测和敏感性分析,以指导螺杆钻具的设计、选择和井眼轨迹控制。文中所述两种预测方法可较好地预测工具的造斜率,能满足中短半径水平井的需要,并得到了现场验证。  相似文献   
28.
赵群  吴东海  郭自力 《工业建筑》2006,36(Z1):854-856
研究了硅粉、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强度与流动性的影响和硅粉、粉煤灰混凝土28d强度规律及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增长规律。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25mm碎石及适量NF2-6缓凝高效减水剂,水胶比0.28,硅粉掺量5%,粉煤灰掺量5%~15%或硅粉掺量10%~15%,粉煤灰掺量5%~20%及水胶比0.31,硅粉掺量15%,粉煤灰掺量5%~10%时,可配制出C80高性能混凝土并且给出混凝土配合比参考公式。  相似文献   
29.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工程的快速通行、桥梁和港口等工程的维修加固都对快硬超早强混凝土有较大需求.本文针对快硬超早强混凝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快硬水泥做胶结材料,通过配合比调整和掺加增强组分,可获得流动性良好,但同时具有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的超早强砂浆和混凝土.基于实验结果,所配置的超早强混凝土2小时、4小时、24小时、7天和28天的抗压强度分别为44.32MPa、55.73MPa、72.95MPa、86.05MPa、99.10MPa.超早强混凝土的收缩呈早期发展快、后期发展缓慢的特点,干燥环境下收缩增加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