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一种低信噪比二相编码信号时频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时频分析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识别二相编码信号相位突变点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低信噪比条件下的相位编码信号相位突变点检测的新方法.新方法首先估计信号的载频,然后得到信号载频处STFT变换的幅值矩阵,设定合适的阈值后进行积累运算,最后再设置一定的阈值检测出相位突变点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有效可行,能够在更低的信噪比条件下准确检测出信号的相位突变点位置.  相似文献   
72.
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结合主成分分析,对自制、欧奇可娃、巴巴耶夫、秋林、娃哈哈格瓦斯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电子鼻能够很好地区分5 种格瓦斯的风味。自制格瓦斯与巴巴耶夫、欧奇可娃格瓦斯风味更为接近,但与秋林、娃哈哈格瓦斯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发酵菌种不同所致。采用GC-MS进一步分析可知:乙醇、山梨酸、苯乙醛、乙酸苯乙酯、苯甲醛等挥发性风味物质在5 种格瓦斯中的相对含量不同,导致了风味呈现差异。  相似文献   
73.
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发酵液中分离提纯透明质酸是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关键步骤之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从发酵液中提取透明质酸的各种方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4.
以蜂花粉为原料,考察了各种提取因素对花粉中游离氨基酸和黄酮浸得率的影响.当以水为浸提剂,浸提温度为4℃,经4 h浸提后,其游离氨基酸和黄酮分别可达14.2 μg/mL和85μg/mL.将蜂花粉浸提液和蜂蜜、蔗糖、小曲酒进行勾兑可得到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蜂花保健酒.  相似文献   
75.
利用10倍梯度稀释法涂布平板,从成熟的自然发酵甜面酱中分离、筛选出芽孢杆菌,共计得到13株菌株。通过对其进行菌落、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和16SrDNA片段扩增及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最终确定13株菌株中:菌株B2,B4,B5,B6,B7,B8,B11,B12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3,B10,B1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1为特基拉芽孢杆菌,菌株B9为短小芽孢杆菌,所得菌株为进一步探究其在甜面酱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为探究大蒜、生姜、花椒3种香辛料在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对其有机酸产生的影响,该研究将香辛料(大蒜、生姜、花椒)分别加入糍粑辣椒中发酵3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糍粑辣椒发酵过程中6种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醋酸、柠檬酸、琥珀酸)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糍粑辣椒在发酵过程中pH总体呈下降趋势,总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发酵末期pH的大小为HJ相似文献   
77.
保宁醋由各种功能性微生物发酵而成,其中醋酸菌对保宁醋的风味和营养物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曲中分离到13株醋酸菌,经定性试验、产酸量、耐酸、耐酒精试验,得到一株产酸量为30.90 g/L的醋酸菌A11,鉴定为醋酸杆菌(Acetobacter sicerae),其挥发性物质主要为乙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法检测其产乙酸含量为542.88 mg/100 mL。醋酸菌在食醋发酵过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此次所得醋杆菌对保宁醋生产和发酵工艺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为比较电子鼻、电子舌及其信号联用技术在酱油风味评价中的效果,试验分别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及其融合合并的检测信号,结合主成分、判别指数、质量控制模型和马氏距离等数学方法综合评价8种不同产地酱油风味。电子鼻分析表明8个样品可分成3组,但同组的4、8号两个样品无法区分;电子舌分析表明2、3号样品相似度最高,1、5、6号和8号样品有一定相似度,4、7号样品差异最大;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信号融合分析表明8个样品分成3组(即3种风味),且每组样品无交叉重合,区分效果好。电子鼻/电子舌检测信号联用能从气味和滋味综合评价酱油,且分辨能力强,是智能感官评价食品风味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9.
高产红曲色素的紫红红曲霉诱变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紫红红曲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物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诱变和化学(氯化锂)诱变的方法来选育红曲色素高产菌株,实验过程中分别采用单一的诱变方法和复合诱变方法(2~4种诱变方法相结合)来处理出发菌株,选育出红曲色素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诱变方法对紫红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2种诱变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如紫外和超声波复合诱变的方法产红曲色素的色价为922U/mL,比出发菌株产红曲色素的能力提高了约3倍。但随着各结合方法的增多,诱变菌株产色素能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3个不同厂家芽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然后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的纤维头、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的选择来优化其实验条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从三种样品中一共鉴定出6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等.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很好来分析芽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说明不同品牌芽菜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