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危旧渡槽进行安全鉴定并分析其安全状态,为下一步加固或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尤为重要。以运行40年的大塘口空腹式双曲拱渡槽为例,采用现状调查分析、地质勘察、现场安全检测、水力要素复核及结构安全复核等方法,评价了渡槽工程质量、水力要素及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渡槽存在一定质量缺陷,工程质量分级为B;渡槽过流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水力要素分级为C;主拱圈拱脚偏心距及抗裂不满足规范要求,支承结构安全分级为B;渡槽地基基础满足规范要求,安全分级为A。因此,评定大塘口渡槽安全类别为三类渡槽。  相似文献   
12.
应变计作为大坝应力应变监测的主要仪器,对监控大坝安全起了重要作用。介绍变形法计算应力的基本原理,并对周公宅水库双曲拱坝中埋设的振弦式应变计实测数据进行了应力计算,得出拱坝应力在规范容许范围内,应力变化规律正常的结论,同时总结出混凝土应力呈年周期性变化,温度升高压应力增大,温度降低压应力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邓成发  葛国昌  许昌  许孝承 《爆破》2011,28(4):101-104
浆砌块石拱坝的振动效应具有砌体结构和拱形结构的双重特征,通过振动速度和频率判据来评价大坝的安全性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引入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同时考虑拱坝的固有特性及振动持时,采用实测振动速度作为边界条件输入的方法,对爆破振动影响下的浆砌块石拱坝进行有限元时程分析,研究了大坝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位移和损伤特性,为类似工程的安...  相似文献   
14.
近区隧道开挖爆破会引起大坝产生振动响应,为确保大坝安全,对爆破振动进行监测分析,及时反馈指导爆破施工。利用db8小波基对坝基处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采用db8小波基处理爆破振动信号是可行的,爆破能量分布主要集中于15.625~250.000Hz频带之间,而非大坝基频所在的频带,最终得出爆破振动对大坝安全影响较小的结论,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石坝隐患探测是水库除险加固前的重要工作。鉴于各种探测方法的优缺点,结合某水库大坝探测渗漏点的工程实际,对并行电法、钻探、监测以及示踪等综合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多种方法互为补充,互为验证,最终准确探测出大坝的渗漏点。同时通过分析水力联系,渗漏途径也被发现。可为同类工程隐患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变计及无应力是常用来观测混凝土大坝中应变及应力的仪器,通过对宁波市周公宅水库大坝中埋设的无应力计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无应力计不仅可以用于计算大坝的应力,而且可以转换成大坝的温度膨胀系数及混凝土的自身体积变形。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各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选取影响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6个参数,计算在基准值不变的情况下,各参数对桩顶最大水平位移的敏感性,为合理选择水泥土搅拌桩的结构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宁波市周公宅水库大坝垂线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拱坝变形的一般规律,并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水位、温度及时效因子对拱坝变形的影响。从统计模型、工程概况、测点布置、回归成果分析几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各因子影响大坝位移的程度,得出了大坝位移主要受温度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大坝爆破振动响应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爆破对周围建(构)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结合某大坝近区隧道开挖的爆破振动监测数据,通过频谱分析获取该坝体的主振频率,利用小波多分辨率技术研究不同频率段内爆破振动能量的分布规律,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空库和满库情况下的坝体进行模态分析,最终综合主振频率、振动能量、振动模态以及质点峰值振速作为爆破振动效应的安全判据,得出爆破振动对该大坝安全影响较小的结论。分析结果对于类似工程的爆破振动安全评估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主成分回归的原理,对某大坝的位移预测进行分析研究。利用SPSS软件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后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主成分的个数,将原自变量的主成分代替原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并对该大坝位移进行预报。对影响大坝位移的各因子进行有效分离,既保留了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又有主成分之间不相关的特点,弥补了最小二乘法回归无法有效识别和消除因子间多重相关性影响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