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结合蜡油加氢预处理技术(RVHT)的工业实践,对延长蜡油加氢预处理装置运行周期的技术关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延长蜡油加氢预处理装置运行周期的技术关键包括:原料油管理、优化的工艺参数设计、催化剂性能和合理的催化剂级配方案。工业实践结果表明:RVHT技术及其配套催化剂对减压深拔蜡油、焦化蜡油、溶剂脱沥青油等各类劣质蜡油原料均有较好的适应性,精制蜡油产品的性质优良;装置运转稳定性好,催化剂失活速率低,可满足炼油厂长周期运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蜡油加氢预处理RVHT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RVHT技术配套加氢处理催化剂RN-32V以及RVS-420具有优异的加氢脱硫脱氮反应性能。通过个性化的催化剂级配和反应工艺参数优化,可以拓宽RVHT技术的原料油适应性。应用RVHT技术生产催化裂化进料,可有效降低催化裂化进料-催化裂化汽油硫传递系数,为生产清洁汽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中型固定床反应器上,以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减压蜡油为原料,进行了加氢脱硫反应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同时考察了RN-32V催化剂活性随运转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建立了基于反应动力学的催化剂脱硫失活模型。对失活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所建立的失活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不同运行阶段产品硫含量及催化剂寿命,在指导工业装置运转方面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生产优质低凝柴油的新技术——RICH-1临氢降凝组合工艺。该工艺较之目前工业装置应用的加氢精制-临氢降凝组合工艺,有明显的优越性,可加工催化裂化柴油、直馏柴油、轻蜡油或其混合油。当加工催化裂化柴油与轻蜡油9:1的混合油时,与原工艺相比,可提高低凝柴油收率4.39个百分点,提高石脑油馏分的芳烃潜含量12个百分点,柴油馏分的十六烷值提高2.2个单位。  相似文献   
15.
在11根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单调,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相关试验数据的回归,考虑了钢骨高强混凝土框架柱与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开裂荷载计算的区别,并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在含HY分子筛的NiMo加氢裂化催化剂上,采用四氢萘类化合物(简称四氢萘类)及萘类化合物(简称萘类)含量不同的混合物为原料,考察四氢萘类与萘类的混合加氢裂化反应规律,并通过裂化产物中烃类物质的组成计算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四氢萘类含量相同、萘类含量增大的情况下,萘类转化率下降,四氢萘类开环生成烷基苯的选择性变化不大;在芳烃总量相当、甲基萘比例增大时,对四氢萘类异构开环生成烷基苯的抑制作用较明显。由于多环芳烃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系数较大,同时占据催化剂的加氢及酸性中心,抑制了四氢萘类的进一步加氢及异构反应,且异构开环反应受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橡胶垫减震结构中隔震层恢复力曲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该结构在弹塑性范围内进行了地震反应的动力分析,计算了结构在地震波作用下各层的位移反应,研究了橡胶垫水平刚度变化对动力分析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的场地对建筑物减震效果的影响。这些都为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钢骨混凝土偏压柱抗火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关于钢骨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试验和理论研究非常少。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骨混凝土偏压柱的抗火性能进行研究,首先以相关试验数据对分析理论与计算程序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在标准火灾升温作用下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钢骨混凝土偏压柱的混凝土强度、钢骨强度、钢骨含钢率、长细比、偏心率、截面尺寸和受火时间等高温极限承载力影响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并分别给出了拟合计算式,可供钢骨混凝土偏压柱抗火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30mL连续流动固定床加氢试验装置上考察了气相H2S、NH3对柴油馏分芳烃加氢反应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气相H2S、NH3含量下的柴油馏分芳烃加氢试验结果,建立了气相杂质含量和柴油馏分芳烃加氢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经验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可以评估气相杂质对柴油馏分芳烃加氢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型固定床加氢装置和Ni Mo型加氢裂化催化剂进行催化裂化柴油(LCO)加氢裂化反应,采用TG MS、GC MS、13C NMR和元素分析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积炭的类型和组成,并探讨了积炭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根据积炭燃烧的难易程度,催化剂积炭分为3种类型。积炭为缩合程度较高的稠环芳烃,侧链较少,且以短侧链为主。积炭中难溶性积炭较多,可溶性积炭主要为芘及其同系物和晕苯及其同系物,并含有少量氮杂环化合物。积炭前身物主要为芳烃,而LCO中芳烃含量过高以及较高的反应温度、低的氢分压是LCO加氢裂化过程催化剂积炭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