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从我国当前社会物业管理发展的情形象来看,物业管理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服务产物.就目前物业管理方面,也许相对来说形成的力法相对来说较弱.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于物业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2.
该文以四川内江综合通信枢纽楼的方案创作为例,阐明了现代通信建筑设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需要满足通信技术工艺的要求,还应注重与地域环境的协调,设计结合自然,才能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63.
住宅的安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振宇 《住宅科技》2000,(10):19-21
离住宅的安全概念,分析了危及住宅安全的灾害和事故,提出了提高住宅安全性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对南京市两个城市广场的空间要素进行调研,并对广场舞参与者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重点调研了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几个要素——交通人流、绿化空间、硬质铺地及休憩配套设施,并结合广场舞参与者的行为特征,在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参与者行为特征与城市广场空间的关系,为今后城市广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全面深入地剖析构成要素,既是理性认知高层建筑的基本途径,也是进行建筑创作设计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教学楼为例,依次从标准层设计、结构选型与概念设计、防火设计、设备系统以及立面与造型设计详细分析了高层建筑中常考虑的构成要素,分层理析地阐释了对高层建筑设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6.
作为日本当代建筑界的领军人物,隈研吾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通过材料表达情感.建筑并非只是一个个静态的呈现,而是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文章结合他的塑料住宅,从环境场地、功能空间、建筑技术、建筑造型等几个方面,解析隈研吾住宅作品的特色.  相似文献   
67.
胡振宇 《新建筑》2006,(6):8-10
在数字技术对建筑学专业的巨大冲击下,传统建筑中的层的概念开始逐步消解、淡化。论述了借助数字技术实现层的消解的三种方法:折叠、滴状物和动态,描述了以柔曲、连续、扭曲、模糊等为特征的建筑空间形态的拓扑变化,探索了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建筑师追求建筑空间流动性的可能性和建筑审美观念的巨大改变。  相似文献   
68.
设计草图作为建筑创作构思最原始的方法,带有建筑师主体思维的鲜明特征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文章分析了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草图及其特点,以大师杰作——玛利亚别墅为例,进一步论述了设计草图与建筑创作构思和表达的关联,并强调了当今时代学习大师草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析人性化与生态建筑的联系和交叉,重点分析生态建筑的最终目的,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探询人性化意义上的"建筑生态",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层面,提出合理地最大满足人的心理和实用需求也应该是生态建筑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样一个新的观点,并在该方向作"生态建筑的人本需求"的初步探讨,力求能够为今后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0.
圆在建筑平面中的应用源远流长、类型广泛。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许多普通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建设中,图书馆利用圆进行平面设计的实例颇为常见。文章聚焦这一现象,探讨高校图书馆利用圆进行平面设计的空间构成和形态特点,并通过南京审计大学江浦校区图书馆和河海大学江宁校区逸夫图书馆这二个典型实例进行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