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采用拟建建筑设计的目标可靠指标直接对既有建筑进行评估往往是不合理的。介绍了确定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标方法,包括可接受风险准则、生命安全准则、成本优化准则和可靠度“校准法”,提出了既有建筑评估和改造的目标可靠指标的最优决策方法。研究表明:可接受风险准则与生命安全准则决定了既有建筑评估的目标可靠指标的下限值;基于贝叶斯方法、验证荷载方法和“等失效概率原则”的“校准法”可以获得符合既有建筑实际的可靠指标;成本优化准则可以使业主以最经济的方案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升级做出决策。综合以上四种方法进行决策,可以使既有建筑的安全与成本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因使用需求,底商类砌体房屋平面一般为单跨结构,底层一侧纵向为混凝土梁、柱体系,另一侧为砌体墙,上部为正常砌体结构。这种结构体系竖向及水平刚度分布极不均匀,在地震中震害严重。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此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及加固方案进行研究,方案重点控制房屋的水平刚度比和竖向刚度比,对此类砌体房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市将在全市重点街道、奥运场馆周边及重点地区开展平改坡工程,本文探讨了北京市平改坡工程的实施方案、原结构的检测鉴定、坡屋面结构设计等若干技术问题,对平改坡工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某剧场设计于1987年,竣工于1991年,屋盖为正放四角锥螺栓球平板网架。在改建过程中,因为使用功能升级及设备改造,对其进行检测、鉴定及加固,鉴定结果表明,屋盖网架结构不能满足安全性及耐久性要求。针对节点及杆件的不同受力特征,采用了新型综合加固方案:对于螺栓球节点采用附加扁钢节点板方式解决承载力不足问题,对于支座采用增设加劲肋解决其稳定性不足问题,采用贴焊钢管方法加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杆件,采用外包套管方法加固受压稳定性不满足要求的杆件。外包套管加固方法减少了网架结构加固中的焊接作业,消除了焊接应力的影响以及焊接过程中钢管高温软化可能导致的非预期破坏。采用综合加固方案大大缩短了施工作业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以后类似改造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检验和验证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可操作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某震害严重的RC框架结构为原型1,在保持建筑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结构布局和提高性能目标设计了原型2,以1∶5的比例制作了两个模型进行同台对比试验。试验中选取了汶川地震三组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激励,进行了主震余震型地震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2的Y向基本频率大于模型1,层间位移角小于模型1,说明模型2的结构布局调整效果明显;模型2的扭转效应大于模型1,说明实际工程中增设翼墙时应注意把握均匀、对称的布置原则,避免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从构件应变反应看,模型1背立面柱子是结构抗倒塌的关键构件,模型2远离刚心的角柱是抗倒塌的关键构件;两模型均可达到预期的大震不倒的性能目标,但模型2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更大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既有建筑和震损建筑抗震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1]中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文献[2]中试验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加固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各级激励后模型1的损伤程度远小于模型2,模型1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更大的抗倒塌储备能力,同时也表明采用增大结构抗震冗余度的加固方案是合适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古砖塔作为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为宝贵的一笔文化遗产。长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的损坏,古砖塔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也大大降低,在地震时会发生严重的破坏,因此,开展砖石古塔的保护研究,对古建筑的保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应用单元法,对地震作用下古砖塔加固前后的抗震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重点研究建筑内植锚杆加固技术对古砖塔抗倒塌能力的影响。发现在地震作用下,未加固的古砖塔倒塌过程基本与汶川地震中古砖塔的倒塌情况类似。从上部楼层的墙体相对变形较大,部分墙体抗剪强度不足脱落开始,随着变形的继续增大,上部多层出现倒塌。采用建筑内植锚杆技术加固后,加强了砖墙的约束,提高了墙体的抗剪、抗拉强度,以及抗变形能力,在墙体发生破坏时,加固后的墙体由于內植锚杆的存在,使得结构的层间刚度下降很小,越向上的楼层,这种作用越明显,使得在整个地震作用过程中未出现倒塌破坏。  相似文献   
18.
19.
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于2010年12月1日实施以来,各地工程技术人员在按新规范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产生和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将问题反映到规范管理组。为及时回答这些问题,补充完善、甚至是修正规范的某些不妥之处,为此,《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从2012年2期开始,开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问题解答"专栏连载有关文章,将有关问题整理归类、逐条回答。本文针对规范第4~5章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供读者参考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地震动参数换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类别以及设计地震危险性特征等内容的分析比较,确定了中美欧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类别的对应关系,给出了三本规范间地震动参数的换算关系以及中国地震分区在美欧规范中的地震动参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