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4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吴昊  彭小华  陈艳  姚珊  祝捷  唐玉  党晨  王卓胜 《矿产勘查》2022,13(5):538-547
永宁山作为陕北地区丹霞地貌典型代表,其造景地层下白垩统洛河组(K1l)在岩性、岩石特征、物源、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剖面测量,抗压强度、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常量元素与稀土微量元素测试,对洛河组岩性岩相、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洛河组岩性主要为沙漠相风力作用沉积的一套紫红、灰红色细—中粗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岩石呈颗粒支撑,胶结类型为孔隙式、连生胶结,岩石次生变化较强,分选性好,抗压强度较大;岩层发育产状较统一的中大型板状、楔状斜层理,指示沉积作用主要受单向西北风控制。洛河组风成砂岩地球化学岩石类型为亚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砂屑砂岩;物源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砂岩的成分成熟度高,遭受风化程度很低;古气候条件表现为干燥、炎热。通过本次研究探讨永宁山一带洛河组砂岩地质特征、古气候、古环境变迁与变化,对陕北地区丹霞地貌成因机理研究,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深采煤层巷道平动式冲击失稳三维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LippmannH关于冲击地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深采煤层巷道平动式冲击失稳三维准静态模型,模型可适用于顶底板为岩石的煤巷或半煤巷中发生煤层整体冲击失稳的机理分析。该模型考虑了煤层内部滑动摩擦对煤层突出的阻碍作用,分析了煤层整体突出前临界状态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得出了更合理的煤层突出范围度量指标及煤层整体突出倾向性的判定方法。结合赵各庄矿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深部开采条件下煤层巷道动力失稳灾害的发生机理以及突出区域相关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3.
顾洪平  祝捷 《江苏建筑》2022,(S2):23-27
“泄爆墙”是指在室内发生爆炸时能瞬时解除压力的一种特种墙体,主要应用于化工、军工等有易爆可能的建(构)筑物。墙体主要由纤维增强水泥泄爆板、轻钢龙骨、镀锌方管和岩棉等共同构成,具有轻质、保温的特点,爆炸后瞬间呈块状或粉末状,不易形成二次伤害。其连接件为镀锌钢制成,通过自攻专用螺钉连接。板材错缝排列,使用专用填缝腻子嵌缝处理,外墙表面涂料完成后,可以确保外墙无裂痕、无渗漏。  相似文献   
144.
宝应泵站流道优化计算与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确保宝应泵站的进、出水流道实现水力性能的最优化,采用三维紊流数值模拟计算和透明流道模型试验的方法,根据日立公司的水泵尺寸对宝应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了水力设计和优化,并与日立公司提出的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进行了性能比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5.
在快速城市化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景观设计需基于低碳和韧性理念,思考和回应城市所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带有全生命周期概念的低碳设计和韧性城市等理念发展,对待自然的态度从利用和抵御走向协调共生。本文以深湾街心公园、深圳低碳城滨水公园,和深圳低碳城零碳公园三个实践案例,构建都市中一道低碳和韧性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6.
盛蕾  祝捷  武雷 《建筑技术》2023,(1):63-65
基于BIM技术,运用WBS等项目管理方法,结合信息编码工具与数据库系统,提出了一套“BIM+数据库”进度优化流程。以无锡大型多塔楼地下室项目为例,进行BIM 4D管控,并使施工进度数据存档,旨在大幅缩短项目工期,促进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