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5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12.
影响边坡降雨入渗的因素很多,如雨强、土体渗透性、土体初始含水率、坡度、坡面糙率等。以非饱和降雨入渗与坡面径流有限元耦合模型为计算方法,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数值试验,从坡面产流时间tp、坡脚径流水深h、坡体入渗量Q和入渗量与降雨量之比C的角度,对上述五种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tp的主要因素是雨强、土体渗透性;影响h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雨强、坡面糙率、土体渗透性;对Q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是土体渗透性、雨强、初始含水率;对C有较大影响的依次是土体渗透性、雨强、初始体积含水率。  相似文献   
13.
丹水撇洪渠右岸坡体多处出现变形,有滑坡的可能性.阐述了丹水撇洪渠右岸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剩余推力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稳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治理方案,对其工程治理及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岩体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分类标准,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岩体分类模型,由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岩体分类的各指标的综合权重,依据关联度对岩体进行分类。这种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岩体质量分析的综合方法,克服了传统层次分析法中权重的确定过于主观和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中没有考虑岩体质量分类标准中的区间形式的缺点,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更加相符。  相似文献   
15.
强降雨导致边坡封闭气体压力的产生,对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虑封闭气体对入渗的影响,以及当边坡沿湿润锋面滑动时气压对稳定系数的影响。基于封闭气压理论和Green-Ampt模型,建立了同时考虑坡角和气压影响的边坡入渗模型;然后,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刚体极限平衡法,考虑气压对潜水面之下土体有效应力的降低效应,构建了无限边坡沿潜水面之下的直线滑面滑动时的稳定系数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算例研究了气压力对边坡稳定系数的影响及当滑面位于不同位置时边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压力可显著降低边坡稳定系数;摩擦角越大,黏聚力、滑面深度和坡角越小时,气压力影响越大;降雨入渗过程中,边坡最危险滑面可能位于潜水面之下的直线滑面。  相似文献   
16.
现有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边坡降雨入渗时通常不能考虑径流流量补给对滑体渗流的影响,当滑床和滑带的渗透性相对于滑体极低时,会出现低估降雨入渗量、高估滑坡稳定性的现象。以Richards方程、运动波方程和有限元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降雨时滑坡渗流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忽略滑床和滑带的渗流而只考虑滑体渗流过程,从而减小计算规模,也避免了因滑体与滑床(滑带)渗透性差异过大引起的数值计算困难;依据地形和滑体降雨入渗边界饱和情况,修正降雨入渗边界类型和流量,实现了考虑径流流量补给的滑坡降雨入渗简化数值模拟。对简单土质边坡降雨入渗进行数值模拟,从水量平衡与边坡渗流场两个角度,对比了考虑和不考虑径流流量补给的区别;结果表明,考虑径流流量补给时才能保证计算结果水量平衡,正确反映降雨入渗对基质吸力大幅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复杂的MCM多层互连基板,电测试是控制成本、确保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简要介绍了探针电阻、电容、电子束、潜在路缺陷电测试主其测试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贮能焊封装过程中管壳的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各结合层残余应力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管壳的翘曲度对电路内部各结合层受力装态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多芯片组件(MCM)的制造工艺和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MCM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陈勇  田东方  徐连民 《人民长江》2007,38(11):38-40
结合云南省澜沦江下游某水电枢纽工程,在现场地质调查和场区地勘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反映研究区地貌、岩体结构和地应力条件的力学模型;以地应力实测结果为参照依据,采用边界调整法结合回归分析,反演了初始地应力场;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FLAC3D)模拟了地下厂房各主要洞室开挖施工与支护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稳定性状况,全面论证了洞室开挖方案与支护参数的可行性,揭示了大型地下洞室不同开挖阶段的变形发展、应力集中和塑性区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