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工业技术   2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LD5高筋薄壁锻件的预变形等温锻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LD5铝合金等温锻造成形高筋薄壁锻件的工艺特性。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的预变形毛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锻造,将发生回复和再结晶,并使晶粒细化,从而达到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塑性、改善充填性的目的。扩展了LD5成形复杂高筋薄壁锻件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对马来酸酯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臭氧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酯臭氧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应小于-5℃,臭氧浓度约30gO3/m3时,马来酸酯浓度为6~10g/100mL.通过后续的催化加氢还原和水解,获得高纯度的乙醛酸产品,总收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改进的二环己基并-18-冠-6(DCH-18-C-6)合成方法,并用该法实现了DCH-18-C-6的工业规模合成。对由二苯并-18-冠-6加氢合成DCH-18-C-6的反应中使用的Picher-钌催化剂进行了改性,用pH 3~5条件下新制备的Picher-钌催化剂,将反应温度提高并控制在130~140℃之间,可使氢化产率由文献报道的最高65%提高到85%以上,还显著提高了产物中DCH-18-C-6的立体异构体A(cis-syn-cis)含量。建立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DCH-18-C-6异构体含量的方法,并用正庚烷进行结晶以实现A(cis-syn-cis)的提纯。  相似文献   
14.
对马来酸酯臭氧化合成乙醛酸的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臭氧化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工艺条件为,马来酸酯臭氧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应小于-5℃,臭氧浓度约30gO3/m3时,马来酸酯浓度为6~10g/100mL。通过后续的催化加氢还原和水解,获得高纯度的乙醛酸产品,总收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实验制作8块有机涂层样板,采用紫外曝晒和周期浸润联合的试验来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情况,对其防腐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涂层经过5个周期的加速试验后仍具有较为良好的防腐性能,为防腐涂料的选择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制出一种新型压裂液体系。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加入稠化剂有效地调节基液的黏度,加入交联剂掌握交联反应进程,控制交联时间;加入破胶助剂,可激发破胶剂的活性,通过控制破胶剂释放自由基的过程,从而控制压裂液的破胶时间;通过加入黏土稳定剂,减小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有效地抑制黏土膨胀。解决了普通压裂液不易破胶,在地层中滞留时间长,容易对地层造成二次伤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以硼砂为原料,在氢氧化钠催化作用下与葡萄糖酸钠进行络合反应,制备了压裂液用有机硼交联剂,对反应物用量和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能较好的有机硼交联剂的合成条件为:硼砂15%,配位体葡萄糖酸钠30%,溶剂(丙三醇与水质量比1∶4)55%,反应温度为80℃,合成反应5 h。压裂液的滤失性和破胶性室内评价结果表明,破胶彻底,残渣少,滤失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油田压裂液对交联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压力管道本身的特征出发,介绍了其在安装工艺方面的特征、要求和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分阶段阐述了质量控制要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对该工作的优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酶底物法于2023年作为新型水中菌落总数检测方法被纳入《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GB/T5750.12—2023)中。为便于更加科学规范地使用酶底物法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菌落总数,文章采用酶底物法对80组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并分析24h及48 h两个不同培养时间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表明:酶底物法24 h培养结果和48 h培养结果差异较大,通过配对t检验分析可知酶底物法24 h培养结果与48 h培养结果P=0.000(<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差异样品进行菌种鉴定发现,部分致病菌使用酶底物法培养24 h无法检出。故酶底物法检测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菌落总数时,培养时间至少为48 h方可满足实验室对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菌落总数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小麦病斑粒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型病斑粒、热损伤粒、胚部内霉粒以不同比例回掺入完善粒中,研究其对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影响,旨在为小麦收购、储存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病斑粒对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赤霉病粒与呕吐毒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系数高达0.91,其他种类病斑粒与呕吐毒素积累之间无明显规律,但若含量超标也存在呕吐毒素含量较高的情况;热损伤粒及胚部内霉粒与呕吐毒素含量相关性不大,表明小麦中呕吐毒素的产生主要由赤霉病粒引起,其他不完善粒对呕吐毒素的积累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