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9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无血清培养基与含血清培养基培养CHO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无血清培养基与含血清培养基培养CHO细胞进行比较。方法应用两种培养基采用小方瓶培养CHO细胞,观察细胞维持时间、培养过程的形态变化及对血凝效价的影响。结果应用无血清培养基(A)培养CHO-C28细胞虽然可维持细胞正常生长,但贴壁不好,逐渐降低(A)加量情况可得到相应改善。结论 目前无血清培养基尚不能完全取代含血清培养基用于培养CHO细胞。  相似文献   
52.
应用湿化学方法,在SiO2微球表面先后包覆5 nm银层、20 nm SiO2介质膜,制备了直径约300 nm的单分散SiO2/Ag/SiO2核壳结构微球.用提拉技术实现微球的自组装,获得了长程有序的面心立方结构排列的光子晶体,并研究了其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可见至近红外波段存在非完全光子带隙;SiO2/Ag/SiO2球体自组装成的光子晶体并非完全密堆排列.  相似文献   
53.
针对纳米银颗粒在化学还原法制备过程中的团聚及不易组装等问题,以AgNO3和NaBH4为主要原料,通过采用不同性质的溶剂、不同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和硝酸银的加入量来实现纳米银颗粒的可控制备,并研究它们对纳米银的粒径均一性、分散性和自组装成二维有序结构的影响机制。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甲苯为溶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合成的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均一性和自组装特性。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表明,纳米银晶格发育完善,结晶性好。  相似文献   
54.
Highly crystalline orthorhombic Bi2WO6 powders 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f Na2WO4 · 2H2O and Bi (NO3)3 · 5H2O over a wide range of pH. The effect of pH on morphologies, siz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Bi2WO6 crystals was investigated. The band gaps of the as-prepared Bi2WO6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onset of the absorption edge of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The methyl orange photodegradation was employed as a probe reaction to test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as-prepared sample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pH used in the synthesis. The highest efficiency is observed at pH=7. Funded by the PCSIR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s. 50532030 and 50625206) and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Z4080021)  相似文献   
55.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PEG400为先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钨酸(PWA)掺杂的SiO2/聚乙二醇(PEG)杂化质子交换膜,并采用FTIR、XRD、SEM对样品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质子传导率随PEG和PWA含量增加而增加,但是,PEG和PWA含量过多则不利子杂化材料的成型.综合考虑杂化膜的电导率和成膜性能,PEG30PWA20的组成最为理想,其室温质子电导率为6.125×10-5 S·cm-1.质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未能符合Arrhenius方程,主要由于温度升高后杂化膜内水分子减少以及电极与交换膜的接触面阻抗增加造成.  相似文献   
56.
通过在溶胶-凝胶工艺中引入不同的有机改性硅先驱体,将激光染料PM567掺杂于锆-有机改性硅酸盐凝胶玻璃(Zr-ORMOSIL)中.通过旋涂法,将所得的Zr-ORMOSIL溶胶旋涂在载波片上,并测量了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在紫外连续辐照下,以染料荧光强度下降的幅度来表征染料在介质中的光学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改性体的适当加入可提高染料的光稳定性,染料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中,光稳定性较好.当Zr的含量为25%或50%时,激光染料PM567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随着Zr含量的增加,波导薄膜的折射率增加.综合考虑光稳定性和折射率,可对染料掺杂Zr-ORMOSIL波导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NdYAG激光器作为光源,实现了激光染料掺杂Zr-ORMOSIL薄膜的动态分布反馈(DFB)的连续可调谐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57.
首次在中高温(>150℃)的有机体系中,结合表面活性剂成功制备出规整的PbS纳米棒,在短时间(约25 s)快速冷却的条件下研究了初始晶核的微观形貌,这对理解PbS纳米棒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初始晶核偶极子的分析计算,认为:在晶核<100>方向上的偶极子作用是PbS纳米棒形成的主要推动力;确认了晶粒的粗化过程属于"定向附着"而不是Ostalwald熟化过程.  相似文献   
58.
河道淤泥生产烧结砖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宁波市甬江、奉化江、余姚江(三江)河道淤泥为原材料,进行制备烧结砖的基础研究。分析了10个不同采样点淤泥的矿物组成、粒径分布、重金属含量等基本的物化性能,结果表明,宁波市三江河道淤泥属黏土质粉状料,矿物成分虽然复杂,但并没有较大波动,初步认定可以作为替代生产黏土实心砖的原料。最后探讨了利用三江河道淤泥制备的烧结砖性能,进一步验证三江河道淤泥作为原材料制备烧结砖的可行性,且确定最佳烧结温度为800℃,强度等级达到MU20。  相似文献   
59.
用高温固相还原法合成了无稀土激活离子Y2O2S:O.09Ti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了Li2CO3,Na2CO3,K2CO3、K3PO4和K2HPO4等5种助熔剂对Y202S:Ti磷光体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K2HPO2外,加入Li2CO3,Na2CO3,K2CO3与K3PO4助熔剂均可得到单相Y2O2S:Ti晶体。发射光谱结果显示:不同助熔剂的加入并没有改变样品发射谱主峰位置(565nm),但对其峰强度产生明显影响。助熔剂也显著改善了Y202S:Ti的余辉亮度,特别是Li2CO3。10min衰减时,Y2O2S:Ti样品的余辉亮度从加K2CO3助熔剂的0.15mcd/m^2增加到加Li2CO3助熔剂的10.1mcd/m^2。用紫外光激发样品,移去光源后,加Li2CO3助熔剂合成的样品在暗室中的余辉时问可持续达5h(0.32mcd/m2).  相似文献   
60.
通过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具有单分散特性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棒。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反应温度,合成时间等可以控制纳米棒的长径比。讨论了其晶体生长机制以及其形貌演变规律。为在液相条件下合成形貌可控的纳米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