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二重管双液旋喷施工技术快速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重管高压喷射双液浆体施工技术是一种以普通波兰特水泥作固化剂和水玻璃作速凝剂使软土地基快速固化的技术,其关键设备包括高压水泥浆泵、速凝剂泵、分流器、双液输送钻喷杆、钻机和多功能双液喷头等。施工时多功能喷头的上部单喷嘴喷射高压水泥浆切割土体,下部复合式喷嘴同轴喷射高压水泥浆外包速凝剂二次切割土体并与之混合,短时间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加固体,达到在数秒内快速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由于速凝剂水玻璃的存在,该法在含水量丰富的地层中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2.
日本东京周围的关东地区的地层是由海洋环境经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年沉积而成。由于大量的海洋生物沉积于地下,经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形成质量上乘的水溶性天然气与医药用碘。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在东京附近就有天然气的开采活动。自1956年起在东京东侧的日本千叶县房总半岛东部的九十九里平原地区,开始了大规模天然气与碘的开采活动。野外开采活动主要通过从地下500~2000m深处抽取地下水而获得。20世纪60年代在该地区发现有地面沉降,1969年起开始地面沉降的观测。在过去的35a中地面最大累积沉降达0.85m,发现沉降范围的面积近800km^2。九十九里观光地的海岸线后退近20~50m。2002年的大范围的地面沉降达2cm。最后从日本关东地下水盆的向斜构成式构造出发,讨论分析减缓地面沉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相互交叉的隧道近距离施工中,新建隧道施工必然会对既有隧道造成扰动,当盾构开挖面在既有隧道附近推进时,泥水盾构压力舱内泥水压力的变化会对既有隧道变形产生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泥水盾构在既有隧道下方推进时泥水压力与既有隧道变形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的沉降随着泥水压力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实际施工中,为减小此影响应将泥水压力比控制在0.8~1.0之内.  相似文献   
24.
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汽车荷载作用下某下沉式道路结构的变形及受力情况,分析其结构内部可能产生破损的原因及位置,并进一步探讨在结构抗浮底基层厚度及其内部温度伸缩缝间距均保持一定的条件下,沥青混凝土面层模量及厚度、伸缩缝加强层模量及宽度和伸缩缝间距对道路结构应力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道路极有可能在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底部最先产生滑开型(II型)裂缝;低模量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有利于降低其底部剪应力,且根据计算结果提供了该道路结构中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理想厚度;伸缩缝加强层模量的适当提高有利于降低剪应力大小,并提出了该层的理想宽度;同时,还提供了车载作用下理想的伸缩缝宽度。  相似文献   
25.
双圆盾构隧道施工中的沉降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逵  郑坚  蔡丰锡  沈水龙 《建筑施工》2006,28(2):151-153,158
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机理,并结合上海地铁6号践10标段工程实际,阐迷了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各项影响因素的关系,该标段合理调整施工参数成功地将地袁沉降控制在30m以内。  相似文献   
26.
根据某地铁实测数据,分析总结了地质条件(溶洞分布与大小)、盾构尺寸、施工参数对隧道轴线偏差与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保护环境的盾构施工控制工艺与参数。施工参数的影响为:总推力随着刀盘扭矩的增大而增大;掘进速度随着螺旋机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调整掘进速度和螺旋机转速的大小控制土压力。在岩溶地层砂土灰岩界面进行盾构隧道施工时,垂直轴线要低于盾构设计轴线,须根据渣土判断掌子面软土和岩石比例,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避免产生过大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27.
随着沿海地区大规模的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地下连续墙和桩基础等地下结构物被建造在深层的土体中.由于这些地下构筑物的存在,对地下水渗流产生阻挡作用,原有的地下水渗流场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观察对比了有构筑物阻挡和没有构筑物两种情况下地下水渗流情况的变化.研究表明地下构筑物的存在改变了水位的分布状况,并延...  相似文献   
28.
在日本中部的千叶县房总半岛由于在地下深处开采水溶性天然气与医药用碘的资源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从而引起大面积的地面沉降。1969年开始进行地面沉降的水准测量,至2002年,在过去33a中观测到的最大累积沉降为0.85m。为了减少沉降量,需预测可开采量。针对日本关东地下水盆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计算三维地下水渗流及土层的固结,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房总半岛的深层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模型中的计算参数由露头岩样的高压固结试验确定。计算结果表明,从1956年到2002年开采区地下水头下降达190m。地下水的流向由高标处向海域流动变为从周围海域向开采区流动。这与关东地下水沉积盆地的向斜蓄水式构造相吻合。说明即使不停止开采地下水,只要将地下水的采取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也可以大大减轻地面沉降。从1969年至今的地面沉降实测值与计算值也栩吻合。  相似文献   
29.
静压桩挤土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及施工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桩与接触土体之间设置法向和切向的接触单元,建立静压沉桩全过程的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沉桩挤土引起既有隧道产生位移和附加内力的规律,随着隧道与桩距离的增加,隧道结构位移和内力呈指数衰减。以静压桩挤土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和隧道原弯矩的比值为指标,量化表示沉桩挤土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提出在桩与既有隧道之间设置隔墙以减小静压沉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的具体施工措施。给出隔墙施工参数与附加弯矩和隧道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相似文献   
30.
桩型选择是桩基设计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传统的方法多采用"主要因素法",即在影响桩型方案选择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主要的而又可以量化的几项指标来进行比较.文章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理论对桩基的选型方案作定量分析,选择最优桩型.同时将此方法应用于福州地区的工程实际,综合分析了桩型选择的三个影响因素:持力层、层数和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符,验证了该方法在桩型优化选择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