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4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91.
通过现场实测,获取特定地质开采条件下的覆岩破坏高度,建立适合本地条件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反演分析,运用Flac3D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使得模拟结果真实可靠,用于对类似条件下的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进行预计,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92.
覆岩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实测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现场实测,获取特定地质开采条件下的裂缝带发育高度,建立适合本地条件的数学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运用FIAC-3D进行数值仿真模拟,模拟结果真实可靠,用于对类似条件下的开采覆岩破坏高度进行预计,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93.
建筑公司在建设高层建筑物当中,要求公司的施工人员根据工程方案的内容来搭建建筑主体脚手架和开展外围结构体的施工.在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及装饰工程外立面墙体施工中,可使用脚手架作为工程工具来辅助开展工程工作.工程人员在构造期建筑结构体前期,还要结合建筑物外立面工程要求来搭建脚手架.本文重点论述分析了脚手架的使用策略和安全...  相似文献   
394.
燃气轮机在海洋环境下的热腐蚀与防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宏波  王源升  王轩  武强 《表面技术》2020,49(1):163-172
针对海洋环境下舰船燃气轮机的热腐蚀现状,从热腐蚀的机理研究着手,基于不同阶段提出的热腐蚀模型理论,分析了高温和低温两种热腐蚀类型的发生过程和表现特征,指出热腐蚀实质上是以Na2SO4为主导的熔盐沉积共晶物与金属基体发生反应而导致金属材料加速氧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三种涂层防护技术—扩散涂层、覆盖涂层和热障涂层,并根据这三种涂层的发展阶段和功能特性,分析了其在制备工艺、作用机理和应用领域上表现出的差异性,重点强调了热障涂层(TBCs)在当前的发展境况。结合世界各国研究者开展的代表性工作,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在舰船燃机热腐蚀防护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了以硫酸盐为主的腐蚀介质中,金属材料的热腐蚀表现特征,并展示了数值模拟、热力学模拟等方法在热腐蚀研究上的应用案例。最后,对舰船燃气轮机涂层防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发展新一代环障涂层(EBCs)是提高燃气轮机综合防护能力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5.
武强  苗彦涛  余尚仁 《通信技术》2022,(9):1183-1195
在应对恶意软件变种和新增恶意软件时,基于特征匹配等方法的传统恶意软件检测手段往往存在较高的误报率和漏报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人工智能应用在恶意软件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从数据集构建、安全特征提取、安全特征处理、分类器选择、模型验证和性能评估这5个方面对Windows平台下的恶意软件智能分析相关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其次,对智能分析在恶意软件检测上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最后,针对所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96.
矿井突(透)水灾害灾害应急抢险救援的"自救互救"和"他救"效果与成功率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在灾害整个演变过程中对井下涉险人员所处危险性的科学评价与合理预测。针对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缺乏系统定量评价的难题,构建了涉险人员危险性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个体特征、矿井巷道、水流特征、气体情况和其他物理因素;通过分析矿井水灾演变过程中灾情对涉险人员的危险作用形式,结合矿井水灾影响因素特点,定义了人员的水流危险性、气体危险性和其他危险性,提出了涉险人员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与模型,构建了适用于水灾演变过程中涉险人员多种危险性的综合评价计算规则。以典型矿井为例,实现了矿井水灾过程中涉险人员危险性的动态评价,分析了不同特征涉险人员在灾情中危险性的差异,讨论了坡度、地面摩擦因数、水流密度对危险性的敏感性,并给出了降低危险性的相应减灾建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科学地解释、评价、量化涉险人员在水灾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危险性,提高了涉险人员在矿井水灾演变过程中"知险"的能力,同时为应急抢险救援方案合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对保障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的"自救互救"效果和"他救"成功率均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7.
分析了高速空间相干光平衡探测器的电路结构和噪声性能,明确了平衡探测器的关键技术参数与电路结构之间的关系。采用电阻取样型和双跨阻放大器(TIA)合成型结构设计了两种高速空间平衡光电探测器,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显示:两种高速空间相干光电探测器均可用于高速空间相干探测,且双TIA型电压合成型平衡探测器比电阻取样型平衡探测器具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和更好的抗噪声性能。在通信速率为5Gbps,误码率10~(-8)条件下电阻取样型平衡探测器实测最优探测灵敏度为-33.51dBm,双TIA型电压合成型平衡探测器实测最优灵敏度为-43.4dBm。对比Discovery公司通信速率为5Gbps的平衡探测器产品,双TIA型电压合成型探测灵敏度提高了近8dB。结果表明高速空间相干光电探测器的结构研究为创建高灵敏的高速空间相干光通信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8.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提出了该类“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致灾特征、主控触发因素和动力成灾机制。结果表明:(1)该滑坡动力崩滑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陡坡体微地貌、“上硬下软”岩性组合、斜坡岩体结构和物理化学风化等主导因素和多层浅埋采空区、强降雨和采掘爆破振动等触发因素,其中前者的存在或长期作用较为明显地降低了原始坡体的稳定性,而后者的存在或短期作用急剧地劣化了坡体地质条件并最终触发了坡体的“临界崩滑”;(2)该滑坡在采空区和强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渐进变形”具有明显的“整体下座”和“顺时针旋转”特征,其中“整体下座”为“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典型特征,其为受区内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开采沉陷所致;(3)邻近坡体的采掘爆破振动最终触发该滑坡形成“临界崩滑”后,其后续动力响应可细化为“解体破碎→铲刮滑床→碎屑流动→堆积稳定”4个阶段。最后,基于分析驱动该滑坡各阶段动力响应的力学作用类型及其效应,即:坡体岩溶裂隙渗...  相似文献   
399.
元宇宙是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之平行、并相互影响的数字虚拟世界。其连接虚拟和现实,丰富了人的感知体验,延展了人的创造力,带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元宇宙是人类想象与现实技术条件之间的耦合,依赖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系统集成与综合应用。通过对元宇宙概念及其关键支撑技术的梳理和分析,将多种技术归纳在一个技术栈下,构建了包含8类技术的元宇宙“BIGCHINA”技术体系,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从单一技术视域分析的局限,从而对了解当前元宇宙技术整体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00.
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煤炭生产在大力发展节能提效技术的基础上,消除水害与热害隐患的负面影响,主动激励伴生资源的潜在正面效应发挥能源替代功能是实现矿山可持续性绿色开采的有效举措。基于我国煤矿资源特点,首先提出了一种集约型煤水热多资源正效协同开采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涵与基本协同模式,对全生命周期煤炭开采伴生资源控制-利用-储存形成矿区资源产供储一体产业链。通过阐述顶板水高效精准疏放、季节性含水层储能、低焓热能高效提取与梯级利用、深部地热原位开采和矿井水深部地质封存等关键技术及科学问题,提出了以煤炭开采低碳零碳融合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煤水热共采技术体系。针对系统运行优化管理,考虑以碳排放与经济性为双重目标配置优化开采工艺与运行策略的协同度。最后以陕西榆林小纪汗煤矿为分析案例,初步基于遗传算法构建煤水热共采模式下矿区资源多目标配置优化模型,评估了系统运行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利用小纪汗矿伴生风/水资源年节能率可达50.2%,减少矿区生产用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24.2%,节能减排效果显著。通过实现矿业负效应资源的正向转换,拓展伴生资源对矿区综合能源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