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建立微型燃气轮机CW(交叉波浪型,Cross Wavy)原表面回热器三维周期性充分发展数值计算模型,对芯体内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质量流量和温度水平对换热量及压降的影响,给出了CW原表面芯体板内阻力、传热因子以及努塞尔数与雷诺数之间的经验关联式。传热及阻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的增大,回热器芯体单元传热系数增大,传热量逐渐增加,并且随着低压高温烟气侧的进口温度升高,传热量增加幅度增大;回热器芯体单元回热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燃气进口温度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2.
陆益民  梁世强 《混凝土》2004,(11):52-53
拟定了以钙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EDTA、EGTA标准溶液为滴定剂的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基本一致,标准偏差为0.04.相对标准偏差为1.45%。  相似文献   
23.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羟乙脂(HEMA)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采用紫外线辐射法研究了高吸水性树脂的耐候性.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丙烯酸中和度增大、HEMA用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增大、反应单体浓度升高,丙烯酸与HEMA共聚物高吸水性树脂的耐候性明显增强.由于HEMA中存在的杂质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起到交联剂的作用,HEMA用量增大可以明显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耐候性.  相似文献   
24.
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蚝油中的山梨酸,此方法可使各组分得到良好分离,分析时间短,准确度高,相对标准偏差为1.35%~1.8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4%~96.5%。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活性炭纤维(ACF)的结构特点及表面化学组成。综述了近年来ACF化学改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展望了ACF化学改性的发展方向是将有机合成、纺丝、碳化学、表面化学、催化剂等化学原理充分利用于其开发过程,并结合化工单元过程技术,降低成本,推动ACF的应用。建议积极开发中孔ACF及特种聚丙烯腈类ACF产品。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建立微型燃气轮机CW(Cross Wavy)原表面回热器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在设计工况下运行后的应力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回热器所选材料的可靠性,并分析了压比和燃气入口温度对回热器的应力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热应力,只计及压力时,回热器燃气出口侧最大应力和应变高于燃气进口侧最大应力和应变;与之相反,计及热应力时,在压力和温度耦合作用下,回热器燃气进口侧最大应力和应变高于燃气出口侧最大应力和应变;无论是计及热应力还是不考虑热应力,空气通道的波谷处应力最大,并且应力沿波谷处左右对称分布,计及热应力后,其最大应力增长较大,对应各处增幅最高达到34.1%;回热器空气通道向燃气通道侧变形,空气通道变大,燃气通道减小;随着空气侧和燃气侧压比的增加,回热器通道的最大应力也随之增加,当压比增加到8.4时,已达到换热片材料的强度极限;当燃气与空气出口温度不变、回热度减小时,随着燃气入口温度增加,最大应力随之增加,燃气入口温度每增加50 K,回热器最大应力增加约2.3 MPa。研究结果为回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穆筱梅  梁世强 《日用化学工业》2006,36(6):355-357,378
采用乳化法制备聚乙烯醇修饰的包封果酸的脂质体,考察脂质体的微观形态,测定包封率、粒径和Zeta电位,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并与大豆卵磷脂脂质体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电镜照片显示两种脂质体为圆球状,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的掺入使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增加,Zeta电位的绝对值降低,这说明聚乙烯醇包覆在脂质体的表面。在酸性环境下,相比较于大豆卵磷脂脂质体,聚乙烯醇修饰的脂质体能够更加缓慢释放包封的果酸,其泄漏率随着pH的减小和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8.
微细金属丝在空气中自然对流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尺度圆柱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的机理,对水平放置在空气中的微细金属丝(外径为39.9~350.1μm)的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采用二维不可压模型,对浮升力项用Boussinesq假设进行处理,并使用SIMPLER算法进行求解,考虑了浮力、贴壁层厚度及边缘效应对微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采用焦耳加热的方法获得了Nusselt数(Nu),并将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分别与经典关联式、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细金属丝直径的减小,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在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尺度的缩小,使得微细金属丝的边缘效应加强,贴壁层变薄,从而强化了换热;而Nu则先减小后增大,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别也随着直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9.
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钴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钴的过程中,采用了均匀设计方法对合成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依据纳米四氧化三钴粒径试验结果,经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产物粒径与相关工艺条件的回归方程,由回归系数确定各因素的影响,进而筛选出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钴的最优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得到的纳米四氧化三钴粒径为22nm。  相似文献   
30.
选用柔性环氧树脂、活性增韧剂、磷系列阻燃剂FR-P和复合阻燃剂FR-A对环氧树脂CYD128进行改性,提高环氧树脂的柔韧和阻燃等性能,取得良好的改性效果,成功制备出柔性阻燃环氧电子灌封材料, 有利于解决环氧树脂在电子工程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