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2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杨艳玲  鲁燕萍 《硅酸盐通报》2013,32(7):1286-1290
为了解决凝胶注模成型中常见的氧阻聚和毒性问题,本文尝试了用操作性较强的低毒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凝胶体系,凝胶注模成型氮化铝陶瓷.研究了该体系的固化过程及机理,成型后的坯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进一步机械加工成预期的形状.无压烧结该体系浇注的异形AlN陶瓷密度为3.26 g/cm3,热导率为182 W/(m·K).  相似文献   
42.
低温、低浊、低碱度水助凝效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温、低浊、低碱度水,以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生石灰(CaO)、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活化硅酸(AS)单独助凝的最优条件,进一步考察了APAM、AS分别与CaO联用的助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5种助凝剂均能起到一定的助凝作用,但APAM、AS分别与CaO联用的助凝效果不理想。滞后聚合氯化铝30 s投加0.3 mg/L APAM,浊度去除率可达88.1%;AS投加时间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显著,延迟聚合氯化铝30~60 s投加时,对CODMn和TOC去除效果最好。兼顾除浊和除有机物,AS助凝效果最佳,是提高混凝沉淀工艺污染物去除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3.
典型的高效混凝与沉淀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典型高效混凝沉淀工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该文着重对利用该工艺研发出来的、具有典型特点的三种国外典型沉淀池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进行了说明,并针对已有给水处理工艺需要进行提标改造的现状,提出了将典型高效混凝沉淀工艺应用到已有常规工艺升级改造的初步方案,为今后我国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升级改造,达到新版饮用水国标提供了技术和工艺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4.
双宫丝“特征不明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间以来 ,“特征不明显”的双宫丝时有出现 ,而有的用户又反映特征太多 ,因此有的企业要求在检验证书上不注明“特征不明显” ,这与现行FZ/T42 0 0 5 - 1 998标准的要求不符。现将双宫丝“特征不明显”的有关原因和解决办法以及如何满足用户要求作以下探讨。1 各种原因1 . 1 生产企业方面1 . 1 . 1 原料方面。双宫茧的物理性能差异太大 ,没有分庄口、季别、茧型大小使用 ;双宫茧与单宫茧混得不均匀 ;双宫茧占单宫茧的比例太小 ,在双宫茧原料很紧缺时 ,有的生产厂只加1 5 %~ 1 7%的双宫茧。1 1 2 生产方面。煮茧后没有充分…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在石化装置中蒸汽管道疏水阀的作用、常见形式、疏水阀的选型计算以及疏水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解析及排除.  相似文献   
46.
以低浊微污染配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PACl投药量来控制絮体Zeta电位,考察不同混凝特性下滤池反冲洗水(FBWW)回流对混凝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eta电位接近-11 mV时,FBWW回流对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沉后水浊度最大去除率为63.81%,高于其他电位下FBWW回流处理效果,沉后水中残余AlP含量最低(0.271 mg·L-1)。但此阶段下过高的回流(12%)会导致水中PACl的额外消耗,使原水颗粒物难以获得足够的混凝剂而脱稳,致使浊度、CODMn、AlP、AlD等上升。Zeta电位接近0 mV时,FBWW对浊度、CODMn、UV254、AlP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AlD同时也能保持相对较低的值。当回流比在9%时,沉后水CODMn去除率达试验最高值34.21%。Zeta电位接近+4 mV时,FBWW回流导致浊度、CODMn、AlP、AlD大幅上升,而 UV254去除率得到提高。回流比为12%时,这种趋势最为明显,UV254去除率达试验最高值60.67%。通过对砂后水与沉后水有机物残余进行研究对比,沉后水与砂后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4 mV下UV254、CODMn去除率均高于其他电位。  相似文献   
47.
膜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膜孔堵塞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伯努力方程导出微孔过流断面的流速,其次引用水力学中元流的概念,推导出超滤膜的有效过滤面积,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推导得出膜孔堵塞率概念.该膜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不受膜运行方式的限制,特别是恒定通量运行方式的限制,用其评价膜的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8.
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控制三卤甲烷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对三卤甲烷(THMs)形成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通常给水处理的高锰酸钾投量范围内(〈2mg/L),高锰酸钾与氯胺协同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THMs的生成量,高锰酸钾对三卤甲烷形成的控制作用是由多种作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投药总量相同的单独氯胺工艺相比,采用高锰酸钾与氯胺联用预处理工艺,可以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THMs的生成量.因此,采用该技术可以使预处理后水质的化学安全性和微生物安全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9.
以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原水中的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威  杨艳玲  陈杰  李圭白 《化学与粘合》2006,28(6):416-418,434
以高锰酸钾还原法制备的水合MnO2对模拟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探讨了水合MnO2作为新型净水剂在给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水合MnO2粒子的结构及界面性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其除污染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该水合二氧化锰具有丰富的表面羟基、晶型为δ-MnO2、比表面积为151.422m^2/g。在较低投量时(2~3mg/L)即表现出对原水的优良的混凝效能,可使滤后水浊度降至1NTU以下。  相似文献   
50.
一、前言 过去城市居民饮用水卫生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致使水介烈性细菌性传染病(如霍乱、痢疾、伤寒等)流行,对人们生命健康危害极大。在这个背景下,20世纪初,研发出了混凝-沉淀-过滤-氯消毒净水工艺,可称为第一代饮用水净化工艺。20世纪中叶,出现了城市中水介病毒性传染病(如肝炎、小儿脊椎灰质炎等)的流行。研究表明,水中的病毒浓度与水的浊度有关,只要将水的浊度降至0.5NTU以下,再经氯消毒,就可以控制病毒性传染病的流行,从而对第一代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第一代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