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气提法去除油田污水中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油田的不断开采,目前多数油田已经是步入开发后期,油田采出液的含水量竟然可以达到90%以上,并且也成为多数油田主要的注水水源。因为油田采出液里面含有硫化氢和二氧化碳一些腐蚀性的气体,直接回注将造成开采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因此很有必要在污水回注之前做好污水处理,去除溶解在污水中的腐蚀性气体。本文就气提法去除油田污水中腐蚀性气体的实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2.
在轨道车辆行业中,电阻点焊主要用于焊接板厚小于等于5 mm的不锈钢车体结构。而不锈钢车体结构中底架边梁和补强梁板厚均为6 mm,若能使用电阻点焊来减小焊接变形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6 mm厚SUS301L-DLT不锈钢进行双面单点电阻点焊,通过外观检测、平滑度试验、断面试验和拉伸剪切试验,确定电阻点焊工艺。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电阻点焊参数条件下,6 mm厚SUS301L-DLT不锈钢电阻点焊焊点熔核直径可达到φ12.2 mm的要求,且拉伸剪切结果符合标准要求。增加电极压力可有效避免缩孔缺陷的出现,且电极压力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压痕过深、熔核直径过小等不足。  相似文献   
93.
在轨道交通制造业中,由于焊接设备数量多、分布范围广,造成现场生产管理、焊接质量的监管与追溯等困难。为加强企业对焊接过程的管理,以手工焊机为最小单元,建立服务器和焊接设备之间的网络系统,实现工厂局域网与焊接设备信息的互联互通。通过网络化焊接数据智能管理系统的构建,结合成本优化、考核依据等方面因素,在提高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信息通信的及时性、可靠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94.
针对建筑业快速发展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危害,提出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是行政执法,如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6.
97.
研究了地层水浸入、水蒸汽渗漏和微生物繁殖条件下 ,地层中的黄铁矿被氧化后产生的H2 SO4 ,导致H2 S和CO2 含量增加 ,从而溶蚀水泥和套管。计算机模拟潜在的影响因素 ,进行了科学的探讨 ,有助于储层保护技术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油田清防蜡技术研究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田油井结蜡严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油井结蜡现象、影响因素入手,综合分析了目前清防蜡工艺的优缺点,介绍了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正在应用的新型防蜡技术,并对防蜡机理进行了讨论,对各类新技术在油井现场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
在油田生产中,油水分离是原油加工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从原油进入联合站以后,要经过诸如沉降、脱水等处理过程,原油达到含水率标准((0.5%)后,最后送到成品油储罐。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油水界面的测量。油水界面控制是分离效果的关键,同时油水界面的准确监测对油品的含水率、污水回收及处理成本都是极为关键的。沉降罐的油水界面检测与控制技术种类繁多,本文主要介绍CDBY油水双液位测量技术基本原理,主要特点及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员工职业生涯的培育,期望通过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来倡导职业化意识,寻求职业化发展,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之目标。本文以贵溪公司的做法为案例,以开展SWOT分析、打造职业化平台,设计职业通道、完善职业化待遇,开展个性化培训、培育职业化能力为途径,探索电力新生产人员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管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