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为解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龙形水系中心区水系的富营养化问题,对龙形水系的水质进行了调研分析。在现场小试试验的基础上,以TP为富营养化关键营养因子进行污染物平衡计算,并以中心区水系现有的污染控制措施为依据,提出了富营养化控制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上油气田生产工艺系统优化实践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工艺系统适应开发后期的油气田生产变化,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海上油气田生产工艺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积累了一些成功案例。文中对3个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旨在说明生产工艺系统优化改造在控制生产成本、增加油气田产能、满足生产安全环保要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海上其他油气田开发生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突破海上低渗油气田经济开发的成本瓶颈,从井筒设计、油藏井网、增大泄流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完善注采系统、补充地层能量等方面,研究了成熟技术集成和措施集约的技术方案。探讨了使用小井眼、单通道井和一井多用技术优化组合,低成本加密井网;使用自流注水、增压注水、注气技术,实现超前注水,补充地层能量;利用集约化管理措施进一步综合成本等做法。介绍了在渤海湾油田的实际应用效果,目前海上压裂作业单井成本已从几年前的2500万元降至400~600万元,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推动了海上低渗油气田的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4.
海上油田的经济合理和经济极限单井控制储量与油藏特性、开采工艺、经济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经济合理和经济极限单井控制储量,对于指导油田开发和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基于陆上油田通常研究的经济合理和极限井网密度分析原理,提出了基于海土油气田开发投资条件下的单井控制储量分析方法,并推导了海上油田开发的经济合理和经济极限单井控制储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细小、流体流动困难、孔隙度低、储量丰度较低等地质特点,以及采油井自然产能低、注水井吸水能力差等开发特点,针对海上油田的开发条件,研究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极限注采井距、平面波及系数和纵向动用程度、注采平衡等问题,分析了海上低渗透油藏开发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矛盾,即"少井开发"与"建立有效注采"的矛盾、"高效动用"与"波及程度低"的矛盾、"高速开发"与"注采不平衡"的矛盾,指出矛盾产生的主控因素是海上油田开发井少,导致原因是海洋环境和开采高成本。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突破方向,指出应从提高单井产量、降低单井工程投资分摊两方面入手,在井型井网和注采方式上探索有效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田采出液含聚浓度检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胶体滴定法建立了渤海油田采出液中含聚浓度的检测分析方法,分析了胶体滴定法实验原理,建立了标准曲线,给出了适用条件,进行了胶体滴定法、淀粉—碘化镉法、定氮法等浓度检测实验方法对比研究,对注聚合物井返排样品和采出液含聚浓度进行了室内实验和平台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胶体滴定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采出液含聚浓度,且检测过程中试剂配制安全、无毒,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浓度检测范围广,适合于海上油田采出液含聚浓度快速检测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上低渗及非常规油气开发存在产能低、投资大、操作费用高、收益较低及单井经济任务重等问题。经过技术攻关,中国海油形成了平台压裂、钻井船压裂和拖轮压裂等海上储层改造作业模式,研发出集海上低渗储层改造液体系、海上控水支撑剂技术、低渗储层压裂管柱设计和海上储层改造监测技术为一体的海上低渗储层改造技术,以及适用于陆上深煤层大规模压裂技术。本文综述了中国海上低渗油气储层改造技术及陆上深煤层大规模压裂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储层改造重点发展方向,对推动中国海油低渗及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进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型复合折流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人工湿地为基础,通过改进和复合,设计了一种可上部和下部同时布水的新型复合折流人工湿地(IBCW)。控制该湿地的上下布水比分别为(1∶1)和(1∶2),研究了对模拟富营养化水的净化规律,重点考察了其脱氮特性。结果表明:当IBCW的布水比为1∶2时对COD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8%和31.4%,略低于布水比为1∶1时的去除率(COD:73.9%,TP:34.3%)。布水比为1∶2时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54.8%,显著高于1∶1时的39.7%,但是对NH4+-N的去除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规律,而且两种布水比条件下对NO3--N的去除无显著性差异。另外,从NO2--N的分布来看,在不同布水比的条件下,湿地中NO2--N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分布和积累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结合"十一五"期间海上油田开发生产所面临的挑战,介绍了采油工艺方面探索和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化工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臭氧氧化—锰砂过滤组合工艺对化工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出水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要求。该工程运行后,节约了大量新鲜水,减少了COD排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