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四元数曲波变换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改善已有多源多聚焦彩色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的模糊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曲波变换的彩色图像融合算法.首先,把传统曲波变换推广到四元数,定义了四元数曲波变换,并给出了该变换的离散化算法.接着,以四元数矩阵的形式对待融合的彩色图像建模,通过四元数曲波变换对图像的四元数值进行多分辨率分析.然后,采用“最小、最大”融合规则来完成融合图像的多分辨率分析.最后,采用逆四元数曲波变换得到融合后的彩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图像模糊,无论是在主观评价还是在客观评价上都优于已有的算法.与最新文献中基于二维经验模式分解(BEMD)的融合算法相比,其图像锐利度(ISM),图像对比度(ICM),彩色信息丰富度(CCM)等3项客观评价指标上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序列与反转构造带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足松辽盆地北部区域地震解释,从分析断裂几何学特征着手,以断裂形成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剖析了盆地演化不同阶段断裂的变形机制,揭示了反转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指示作用。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断裂演化经历了断陷期的持续伸展变形、拗陷期的持续张扭变形和反转期的连续挤压构造反转变形。盆地晚期构造反转变形是在基底深大断裂、断陷期北西—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形成的半地堑以及拗陷期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形成的多方位断裂密集带基础上开始演化的。反转期左旋压扭变形场与断陷半地堑、基底深大断裂共同控制了次级背斜带和反转构造带的形成,大庆长垣地区受北北东向断陷半地堑和北北东向基底深大断裂双重影响,反转程度最大,将反转期初始北东向的次级背斜带最终连成北北东向的反转构造带,同时将拗陷期形成的以近南北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旋转改造成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体的断裂密集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讨论的P-波入射到平面界面上的反射/折射系数的基础上,文章推导了SV-波入射到固体/真空、固体/液体和固体/固体之间的平面界面上的反射/折射系数以及SH-波入射到固体/液体和固体/固体之间的平面界面上的反射/折射系数.利用已报道的测量出的岩石物理参数,对上述反射/折射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用能量守恒定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整个历程中,无论是勘探阶段还是进入开发后的任何时期,尤其在对水平井区目的层的砂体预测时,始终离不开对储层沉积特征的分析,州57井研究区主力油层为葡萄花油层,其沉积时期处在松辽盆地北部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前缘相带到湖相的过度带之上,沉积地层较薄,沉积单砂体一般不超过2 m。因为砂体的三维展布特征受控于地质历史时期沉积体系的时空变迁及演化,每一次的湖进湖退严格控制砂体的分布与走向,因此,在精细刻画小层砂体过程中,首先要精细的地质研究,然后利用储层地震波阻抗反演对油田小层砂体进行预测,为后期调整注采关系、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串口通讯技术与单片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串口和单片机的测试通讯系统硬件的组成。通过对串口和单片机的测试原理及方法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完成计算各向同性介质与各向异性介质的反射/折射系数的快速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的GUI设计功能,采用M脚本文件实现了反射/折射系数仿真平台的交互式用户仿真界面.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计算反射/折射系数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该平台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开放式和可视化等优点.反射/折射系数算法仿真平台的设计,可为地震勘探、寻找油气藏的研究人员提供一种AVO分析的工具软件,使用该软件可对地震勘探数据的AVO分析进行岩石各向异性的校正.  相似文献   
17.
洪宙飞  孙继刚  黄唯 《工业建筑》2007,37(10):21-24,49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文化综合馆工程的屋面采用新型的双曲金属屋面系统,该屋面系统在防腐性、耐久性、抗风性能、防水、防渗性能、排水性能、防火性能、温度变形处理、防雷措施、保温性能、吸声与隔音性能和减振措施等方面较以前的金属屋面有很大的提高,从而确保了本工程金属屋面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