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地域文化作为宝贵财富,在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积累、传承、升华出来的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地方特色产品是能够代表和凝聚该地区特点的产品,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地方特色产品的包装既能够将地域特色保留下来,也能够生动的透露出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本文将地方特色产品包装的现状、使用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包装定位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2.
在信号处理中具有高稳定性能的滤波器一直是处理噪音干扰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利用线性自适应神经网络中的LMS算法来对噪音处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基于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的降噪处理,从本质上是可以消除迭加的噪音信号.  相似文献   
43.
太赫兹(Terahertz,THz)技术在工业无损检测、科学研究和军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太赫兹产生和探测最常用的电光晶体材料,ZnTe晶体在生长中依然面临众多挑战。为了制备大尺寸、均匀性好、高性能的ZnTe单晶,本研究在温度梯度溶液法生长ZnTe晶体过程中引入坩埚旋转加速技术,制备具有高结晶质量的ZnTe晶体。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坩埚旋转速度下生长界面处对流场和溶质分布,研究了坩埚旋转对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固液界面稳定性和晶体内Te夹杂分布的影响规律,证明坩埚旋转加速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熔体流动,改善溶质传质能力,稳定溶液法晶体生长的固液界面,不仅避免出现尾部混合相区,也减少了ZnTe晶体内Te夹杂相的数量并减小其尺寸。通过进一步优化坩埚旋转参数,制备出具有较高结晶质量的大尺寸ZnTe晶体(?60 mm)。同时,得益于晶体良好的均匀性,晶体对太赫兹的高响应区域超过90%,边缘效应小,满足太赫兹成像要求。研究表明,引入坩埚旋转加速技术为制备大尺寸ZnTe基电光晶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以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FX2N系例的PLC与MCGS工控组态软件之间的通讯的联接。经过调试,在组态软件中能够实时的反映交通信号灯的运行状态,PLC与组态软件之间数据交换正常。  相似文献   
45.
现在多数的飞机引擎都采用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在保证燃烧室里的油气比时,在理想(高度为0,马赫数为0,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当风扇转速提高时,供油量也会随之提高.在此以建立基于供油量(Wf)与风扇转速(Nf)的线性化数学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simulink仿真研究Wf与Nf性能.  相似文献   
46.
张润灏  杨健  叶格凡  孙晗  杨文魁 《炼钢》2022,38(1):1-13
转炉脱磷工艺利用了转炉容积大的特点,可以实现转炉前期快速高效低碱度脱磷.脱碳渣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石灰等辅料消耗和渣量.在低温低碱度转炉脱磷的条件下,低温在热力学上有利于脱磷,但温度过低会使渣过于粘稠而影响动力学条件并使倒渣困难;适当提高碱度,脱磷效果较好.随着渣中氧化铁含量的上升,脱磷效果先上升后下降.转炉脱磷渣中固液两...  相似文献   
47.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煤层气直井增产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沁水盆地南部潘河煤层气田3#煤层和15#煤层的煤阶属于无烟煤,储层具有低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煤层气井压裂前基本不产气。水力加砂压裂是该地区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该区低压致密煤层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通过近年来的攻关研究和现场试验,提出了经对比后效果最佳的压裂工艺技术方案--氮气泡沫压裂,大大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初步形成了该地区低压致密煤层气藏压裂工艺体系。应用结果表明:无烟煤煤层气增产措施增产量排序为氮气泡沫压裂>活性水加砂压裂>清水+氮气压裂或清水压裂;在压裂正常的情况下,前置液量大、携砂液量大,总液量在400 m3以上的压裂增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8.
煤层气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宇  孙晗森  彭小东  李军  彭少涛 《特种油气藏》2013,(1):31-33,88,152
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相比,煤层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孔隙结构。根据分形理论,推导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曲线,采用导数法计算煤层孔隙分形维数的方法,并且对计算过程中的分段性进行了讨论。根据沁水盆地煤样的实测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的分形维数,并对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煤阶的煤层样品具有不同的孔隙类型,分形维数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9.
煤层气的相渗曲线通常采用气–水两相驱替实验获得,实验认为煤岩割理的两相流动区域较小,且临界流动含水饱和度较高。然而,煤层中的流体运移是一种耦合基质解吸和割理两相流动的过程。基质中解吸出的气体汇聚在割理后,与水相共同参与流动,并非简单的单向驱替过程,这导致生产过程中气驱波及效率远好于实验得到的结果。为获得煤层中的相渗规律,本文建立考虑基质解吸作用的煤层气流动拟稳态产能模型,通过联立煤层气的物质平衡方程,获得一种基于生产历史的煤层气–水相渗曲线的反演方法。同时,研究分析实验得到与反演得到的相渗曲线之间的差异,认为差异主要源于实验室单向驱替过程中较小的波及系数。最后,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两种相渗曲线对产气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本文基于煤层气藏生产前期为气-水两相流动的特点,将储层的临界解吸压力作为气藏供给压力进行处理,采用数值模拟与数理推导相结合的方式得出适用于煤层气藏的新产能公式。生产曲线分析表明,随着解吸半径的不断增大,煤层气井的产能不断增大,达到气藏边界后,随着边界压力的降低,产能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