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平  夏四清  杨殿海 《水处理技术》2004,30(5):310-314,299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絮凝剂、加药量、加药点、温度、污泥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MBBR工艺预处理黄浦江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考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黄浦江微污染水的预处理效果而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MBBR工艺具有良好的生物硝化效果,最大氨氮填料表面负荷可达0.072g/(m2·h);在温度为24.9℃、进水氨氮浓度为3mg/L左右、停留时间为1h、填料填充率为50%的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7.6%;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水温、进水氨氮浓度及停留时间对硝化有一定影响;进水浊度、气水比对氨氮和CODMn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3.
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浓度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影响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除污效能的因素。以对TP、SS、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絮凝剂PAFC投加量、污泥回流比和助凝剂PAM投加与否对工艺除污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FC的投量(以Al2O3计)为10.6 mg/L时,工艺的除污效果最好;控制污泥回流比为33.3%时,能获得有效的化学生物絮凝作用,而投加PAM对工艺的除污效能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4.
采用悬浮填料床进一步处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出水,研究了其启动特性及挂膜机理。结果表明,装置运行10 d以后,对NH3-N的去除率80%,出水NH3-N5.0 mg/L,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此时悬浮填料床的硝化性能保持稳定,可认为启动过程已完成。生物膜生长在悬浮填料的球体翼板上,这有利于生物膜的附着和老化脱落。电镜观察和PCR-DGGE的检测结果则表明,悬浮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且整个微生物系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系统硝化性能的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85.
采用PVC新型材料MBR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控制其MLSS在4 500~6 500mg/L之间,探讨了出水抽停比和膜组件的放置方式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12 min为一周期时,其最佳抽停比为9 min/3 min,这一模式是该新型材料MBR反应器的经济出水模式;当进行在线清洗时,膜组件水平放置的MBR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为2.26 kPa/d,膜组件竖直放置的MBR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为1.28 kPa/d;进行在线水洗和0.02%的次氯酸钠清洗,可有效降低膜污染速率,延缓膜污染,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86.
枯草芽孢杆菌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菌TJHJ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电镜扫描、16S rDNA相似性分析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考察了pH、Ca2+投量和发酵菌液量对该产絮菌絮凝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当pH值为8.5、1%的CaCl2加入量为3.5 mL和菌液加入量为2 mL时,TJHJ1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97%;在培养了36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培养54 h后进入内源代谢期.  相似文献   
87.
采用管道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考察了其处理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eCl_3的混凝效果优于PAC的;组合工艺对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均随混凝剂FeCl_3的投量及混凝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回用水的最佳工况:膜通量为64L/(m~2·h)、混凝剂FeCl3投量为7 mg/L、混凝时间为100 S,此时对浊度、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4.1%、28.6%和52.4%.  相似文献   
88.
悬浮填料床处理城市污水的硝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短时悬浮填料床进一步处理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出水,优化其工艺运行参数,并进行了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在填料填充比30%,进水氨氮浓度12.21~14.37 mg·L-1的条件下,优化的工艺运行参数分别为气水比2.0,HRT为2.7 h.在上述优化工况下,悬浮填料床实现了良好的硝化效果,其氨氮去除率为49.7%,氨氮容积负荷达到0.058 kg·m-1·d-1.PCR-DGGE测试结果表明,悬浮填料床内微生物种群结构比较丰富,这些微生物具有适应不同环境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9.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试验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低浓度城市污水,分析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探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总水力停留时间2h,污泥回流比33%,聚丙烯酰胺(PAM)投加质量浓度0.5mg/L,化学生物絮凝池各廊道的DO值分别为1.9.3.2mg/L、1.3~2.5mg/L和0.3-1.5mg/L的条件下,液体PAFC投加质量浓度为70mg/L(Al2O3 10.8%.Fe2O31.8%)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出水CODcrTP、SS和NH3浓度满足城市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0.
以上海化学工业区表层土壤元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20种土壤元素的富集和迁移转化规律。回归分析表明,元素Ni含量与Ca、Cd、Cu和Fe的含量密切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0种元素分为三大类;因子分析得到的前五个主因子代表了土壤元素中72.0%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