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针对四口寸管井井身结构的特殊性,进行了压裂液优选,压裂液摩阻分析,4口寸管压裂施工参数优化,经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2.
自聚合物驱在海上油田获得工业化推广试验以来,聚驱规模不断扩大,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不断升高。主要从各类聚合物浓度测定方法的作用机理、测定条件、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出发,综述了淀粉—碘化镉比色法、浊度法、色谱法、超滤浓缩薄膜干燥法、化学发光定氮法、氨电极法、沉淀法、粘度法和有机碳含量法9种测定方法,指出各方法在应用于油井产出液中聚合物浓度测定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未来聚合物浓度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用磁控溅射法在ITO玻璃基底上制备Ti-Co合金薄膜,对其阳极氧化处理制备出钴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研究了钴掺杂对纳米管阵列薄膜的形貌、结构、吸收光谱以及光催化还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钴掺杂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为锐钛矿相,管状阵列的管径均一、排列规整。钴掺杂使薄膜形成(001)择优取向。随着钴掺杂量的提高,薄膜吸收可见光的能力提高。钴含量(原子分数)为0.19%的薄膜光催化性能最优,可见光照150 min后对Cr(VI)的还原率可达98.4%。  相似文献   
24.
探讨了复合有机阻垢剂的作用机理和阻垢性能评定方法,重点对腐殖酸钠复合水处理剂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跟踪及检测研究,为复合有机阻垢剂的实际应用及效果评定提供了经验参考。应用实践表明,《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2008)针对采用复合有机阻垢剂的工业锅炉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该研究可为《工业锅炉水质》标准将来的修订提供一些数据和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25.
汽车外覆盖件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回弹或单向拉深导致变形不均匀,会使成形零件产生表面质量缺陷,通过模具零件型面设计阶段对外观面变形区进行削面补偿处理及调试阶段研配着色补偿来改善零件表面成形质量,提升整车精致感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6.
基于数理统计的麻花钻几何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数截尾寿命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麻花钻钻削寿命的分布规律,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影响麻花钻钻削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几何参数及最佳尺寸。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麻花钻寿命服从威布尔分布规律;钻芯厚度、钻芯增量和直径倒锥度等几何参数对寿命有显著影响,三者的最佳尺寸范围分别为84~97×10-2mm、0.8~1.9mm/100mm、3.0~5.6mm/100mm。  相似文献   
27.
王斌  郑山锁  周雪峰 《工业建筑》2012,42(12):21-24,40
基于5榀型钢高性能混凝土梁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梁的破坏形态以及不同参数下梁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梁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经过合理设计的型钢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梁一般发生弯曲型破坏,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震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28.
介绍了一种以STM32互连型系列微控制器STM32F107VCT6为核心的矿用多功能以太网串口信号转换器。该转换器移植了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嵌入了LwIP协议栈,通过软硬件的设计实现了以太网信号与M-Bus信号、RS485信号与RS232信号的相互转换,使煤矿井下各种监控设备接口之间的互联更加便捷。该转换器有效解决了各种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了安全监控系统的整体性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9.
采用砂型和金属型铸造制备M2高速钢铸锭,研究了共晶碳化物M2C性质和形态随冷却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速加快,促进共晶M2C由平直片层状变为弯曲棒状,并使碳化物中合金元素含量降低,基体合金含量升高。不同形态M2C热分解性质差异较为明显:片层状M2C分解产生的MC多分布在碳化物内部,形成大量M6C+MC复合碳化物;棒状M2C起始分解温度低于片层状M2C,MC多形成于碳化物和基体界面处,高温加热时易与M6C分离,使复合碳化物数量减少。共晶M2C热分解性质的差异与冷速不同引起的合金元素分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0.
Al对M2高速钢铸态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M2高速钢(%:0.85C、5.92W、4.74Mo、3.86Cr、1.81V)由25 kg真空感应炉熔炼,并用砂型铸造成锭。研究了0~1.3%Al对钢铸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6%Al,可细化共晶莱氏体网,改善碳化物分布;加入过量Al(1.3%),初生晶粒内部出现大量由δ铁素体通过共析转变产生的针状碳化物。Al促进M2C共晶碳化物形态由弯曲棒状变为平直片层状,并提高其合金元素含量。与片层状M2C相比,棒状M2C在高温易分解成短棒状或球状碳化物,有利改善碳化物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