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2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用占胶凝材料总量的0,15%,20%的粉煤灰配置混凝土,并用此种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制成棱柱体试件在材料试验机上测定其单轴受拉和单轴受压的部分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1)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增长率>极限拉伸值的增长率>抗拉弹性模量的增长率。(2)粉煤灰掺量从0增加到20%,7d、28d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拉弹性模量都下降,而90d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抗拉弹性模量都比较接近。(3)粉煤灰掺量为0、15%、20%的上升段(在50%σ_0范围内)应力-应变方程与Hognestad建议的应力-应变方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2.
为得到综采顶板高位钻孔的合理层位,以某矿26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计算软件UDEC对放顶煤开采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顶板岩层移动过程中的膨胀变形演化规律,依据上述规律最终确定了顶板高位钻孔布置于2601工作面顶板上方17~22 m范围。现场验证表明,该层位抽采瓦斯浓度较高,且流量稳定。  相似文献   
63.
64.
(一) 简述由于电子元器件引线可焊性不好,使得整机厂在组装前不得不对元器件进行刮脚和二次浸锡,因而耗费了大量的工时和材料,降低了生产效率。据有关资料介绍:以1983年为例,全国电子工业由于刮脚和二次浸锡,每年要浪费近350吨锡,连同工时费,每年给国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7000余万元。由于可焊性不好,还影响了电子元器件的出口;影响了整机的可靠性等。针对下述情况,电子工业部组织了全国引线可焊性技术攻关。 (二) 引线线材的一般镀层及其可焊性浅析: 为了提高线材的可焊性,我厂线材可焊性攻关小组做了大量的试验工作。首先是对可焊性机理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探讨。然后,对国内外现有的镀涂  相似文献   
65.
本文根据生产实践,对喷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重点研究了钢包喷补的可行性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66.
通过毛细管转矩流变仪对氟聚合物加工助剂在HDPE挤出中的研究试验发现,在HDPE挤出中加入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可以极大地降低体系的出口压力;同时使体系的粘度也有所降低,提高挤出效率。试验还发现,含氟聚合物加工助剂PPA与分散剂共用,有利于建立平衡时间的缩短,对加工转矩和体系粘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作者利用AutoCAD12.0版图形软件和C语言开发了道路CAD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针道路CADK 所涉及数据的特点,按照交互式CAD的原理与软件工程的思想,提出了一些比较有效而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混凝土高性能化的要求,通过掺入超细掺合料及高效外加剂,配置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并且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体积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掺入超细掺合料及高效外加剂,改善了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体积稳定性,实现了泵站混凝土高性能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采用乙烯基吡啶改性生产的极性苯乙烯-丁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极性TPE)改性聚丙烯,研究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接枝率及不同嵌段比的极性TPE对聚丙烯(PP)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改性聚丙烯选择合适的极性TPE弹性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周立新  汪永超  陈珂  陈玲 《机械》2005,32(1):45-48
通过对智能体应用模型的研究,结合齿轮设计智能体的具体开发论述了智能体的构建方式。并从产品设计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智能体技术研制产品设计系统的思想,分析了智能体间协同和通讯的关键技术,以及业务流程分阶段控制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建立了电控阀门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的应用实例,从而实现了新产品开发任务的分布式协同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