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以城市更新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中存在的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影响复杂、原有院区功能分区不适应需求、流线设置急需优化、功能可拓展性差等问题。提出将BIM与中心城区大型医院改扩建项目结合,并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诊疗中心项目为例,分析BIM在该项目中的实施要点,为BIM技术应用到中心城区大型医院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煤化工废水是一种典型的难降解工业废水,在生化处理前需要采用预处理工艺以去除废水中难降解组分和提高后续生化处理的效果。以硫酸亚铁(Fe SO4)为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为助凝剂对煤化工废水进行混凝预处理,重点考察难降解组分的去除和可生化性的提高。当溶液p H为9,Fe SO4和PAM投加量分别为1.5 g/L和1.0 mg/L时,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呈色组分和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58%;紫外-可见光谱显示,难降解的氮杂环、稠环类污染物及单环芳香化合物的去除率分别可达52%和29%;废水BOD5/COD比值从0.15提高到0.26。混凝出水经上流式厌氧滤池与气升环流好氧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后,COD从2700 mg/L降至113±18 mg/L,降解率达96%。实验结果表明,硫酸亚铁混凝法可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预处理方法用于去除煤化工废水中的难降解组分。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某制药厂水解酸化+2级好氧处理肌苷生产废水的工艺特性,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污泥膨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进行了阐述。调试结果表明,进水SO42-质量浓度较高(>100 mg/L)或好氧池进水COD污泥负荷较低(<0.2 g/(g.d))时,好氧池会出现污泥膨胀。投加NaClO(有效氯的经验投加系数6 g/(kg.d))可以在短期内有效遏制污泥膨胀,合理控制进水SO42-含量和好氧池污泥负荷可以有效避免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34.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疫病动物废水,研究不同进水负荷条件下反应器的厌氧降解特性,同时考察厌氧过程氨氮含量、挥发性有机酸(VFA)含量、碱度和pH的变化对反应器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负荷低于4.5 g/(L.d)时,反应器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甲烷产率随进水负荷的增加而上升,至最大达到0.32 L/g,VFA积累量小于70mg/L;当进水负荷过高(>4.5g/(L.d))时,反应器内VFA的积累显著上升,并发生VFA的积累类型由乙酸向丙酸的转变;当进水负荷由4.5 g/(L.d)提高至7.5 g/(L.d)时,VFA积累达451 mg/L,且丙酸积累高于232 mg/L,导致厌氧过程甲烷产率降低。反应器甲烷产率(甲烷体积/去除的COD质量)由0.32 L/g下降至0.26 L/g。疫病动物废水厌氧处理过程所产生的高浓度氨氮与厌氧过程可溶性CO2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碱度可有效缓冲高负荷条件下VFA累积对厌氧降解过程的影响,使反应器维持pH为7.5~8.0的中性环境,可避免有机负荷过高条件下反应器的酸败。  相似文献   
35.
一台500kV变压器色谱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锦华 《变压器》2004,41(11):33-36
分析了一台500kV变压器油色谱数据及其故障原因,提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在生活污水的生物脱氮过程中pH、DO和投加碳源对N2O释放的影响,并对各条件下N2O的产生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控制初始pH值为6~9时,N2O释放的峰值均出现在曝气前期、对氨氮的去除率为30%~40%的阶段,当对氨氮的去除率达70%时,N2O的释放量显著下降;初始pH值为8时N2O的产生量最小,且N2O的释放量与硝化强度呈负相关。随DO浓度的增大,硝化过程中N2O的释放量逐渐降低。在硝化过程中将体系的DO控制在不同水平时,N2O的释放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当DO为1.2~1.5mg/L时,N2O主要产生于硝化阶段,释放量明显大于反硝化阶段的;当DO为1.8~2.3mg/L时,硝化和反硝化阶段的N2O产生量相当;当DO为2.6~3mg/L时,N2O主要产生于反硝化前期。在反硝化开始时补充碳源(葡萄糖)可有效提高对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但同时会引起N2O释放量的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7.
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过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传统水染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印染行业水环境污染严重及资源消耗、浪费大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清洁生产技术——超临界CO2染色过程,重点分析了超临界流体和超临界CO2染色工艺的特点,阐述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和扩散特性以及纤维表面结构及其改性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研究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掺有重量比为0、0.1%,0.5%和1.0%Mn的Ge15Te81S2Sb2进行了X-射线衍射谱和ESR的测量,以及电导率与温度关系的测量。从X射线衍射曲线来看,既没有Ge15Te81S2Sb2晶态尖峰,又没有Mn或Mn的化合物的谱线出现。说明4种不同Mn含量的样品都是非晶态半导体。从ESR测量结果得出:没有掺Mn的Ge15Te81S2Sb2是没有ESR讯号的,ESR讯号强度随掺Mn量的增加而增大,是由于顺磁性Mn量增加的结果。观察到g因子=2.00的讯号是起因于相分离的Te-Mn群聚。掺Mn量从0.1-1.0%之间在Mn周围的相互作用有个极小值,掺在这个极小值上时的非晶态可能比较稳定。从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得出:掺Mn能改变Ge15Te81S2Sb2的电导率。未掺Mn时的激活能Ea=0.434eV,在掺Mn量小于0.1%时,Ea变化不大,这可能是掺入的Mn用于补偿禁带中存在的局域态的能级。随后Ea随掺Mn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主要是Mn释放的空穴使D 增加,据2D°→D- D 的质量作用定律,故D-减小,使EF移动所致。但到达一定的掺杂量后(如0.5%Mn)Ea近似不变,如掺0.5%Mn和1.0%Mn的Ea都近于0.199eV。以后,电导率随掺杂量的增加,不再是由于激活能Ea的减小,而可能是掺入的Mn已和D饱和,故再增加Mn时,Ea不再改变,这时电导率的增加是由于指数前的系数也随掺Mn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缘故。  相似文献   
39.
用化学模拟合成方法证实,在YAlO_3晶体熔料中的碳杂质在缺氧和高温下,与Al_2O_3形成另一类杂质碳化铝(Al_4C_3)。这种碳化铝在晶体生长中引发气泡和光弥散颗粒(<1μm)。研究了熔料碳含量与晶体光弥散的关系。用通过纯化空气流加热除碳法,制备出碳含量为120~200×10~(-8)的熔料,并生长出无气泡和无光弥散区的长度在150mm以上Nd:YAlO_3单晶。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在钎焊温度下保温时,Al-Si共晶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试验指出:在钎焊温度下保温,钎缝中钎料与母材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母材向钎料中的溶解,而未观察到钎料沿晶界向母材扩散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