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概述了同轴电缆的湿度特性,分析了水分对于同轴电缆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同轴电缆的防水防潮措施和检测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基于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换热站智慧集中供热监控系统.该系统能够采集各个换热站中设备状态和管网监测点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控制设备运行,使用户末端温度维持在最佳状态.本文从软硬件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并且分别从物理架构和层级架构方面分析了该系统的功能,它具有智能化控制,无人值守和管网平衡与供热质量反馈的功能.通过供热管理平台,运维人员能够直观地掌握所监测设备和管网的状态.同时,该系统具有集中管理、分级监控、针对性强、操作灵活的特点,能够满足居民小区集中供热的智能化需求,实现智慧集中供热,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福建省南安市典型住宅建筑为例,采用DOE-2软件分析了活动外遮阳、外墙、屋面三方面对建筑空调能耗的影响,进而得出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对夏热冬暖地区南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优化地源热泵的运行管理策略,降低土壤热不平衡对地源热泵机组性能的影响,是保证地源热泵机组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以天津市某办公楼的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多年运行之后的土壤温度变化和系统能效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比较了不同间歇运行方案下得到的土壤温度和热泵机组能效的变化.结果表明,地源热泵机组连续运行30年时,土壤温度受热不平衡的影响,呈逐年波动式上升,前15年上升幅度较大,后15年增幅较缓.地源热泵系统间歇运行将有利于地温的恢复,机组的启停比对地源热泵系统土壤温升的累计影响显著大于运行起止时间对土壤温升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营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5.
基于长沙市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评价了太阳能溶液除湿在该地区的可行性,得到该地区太阳能保证率为89%。计算并比较了太阳能溶液除湿DOAS同常规空调系统的能耗情况:该系统比传统DOAS节电19.1%,比带全热交换器的一次回风系统节电32%,比一次回风系统节电52%。  相似文献   
26.
通过应用STAR CCM+的3D-CAD几何建模功能模块,在设计过程中将汽车排气系统中的催化器扩张管和收缩管锥度、催化剂载体直径和长度、连接管段直径等关键尺寸参数化,并建立了流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其进行三维稳态流动数值模拟,发现扩张管的形状会对气流在管壁出现分离和漩涡产生影响,直接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对3D几何模型进行修改,降低了排气压力损失和流动不均匀度,实现设计的优化,实现了CAD和CFD工作过程的集成,缩短了设计和优化时间。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高压交联电缆传统终端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运行中泄漏进潮等诸多缺点 ,研制新型硅橡胶干式终端特点 ,它的应力锥、伞裙、内外绝缘为一整体 ,运行可靠而无维护 ,是高压交联电缆的理想附件  相似文献   
28.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软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型二冲程船用柴油机在不同扫气口仰角与径向倾角下的扫气过程,得到了扫气过程中各时刻气缸内气体的速度矢量图与废气浓度分布图,分析了不同扫气口径向倾角与仰角对扫气过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气口径向倾角增大时,涡流比增大,气缸中心处废气清扫效果变差,而缸壁附近处废气清扫效果变好;径向倾角较小时情况则与之相反。扫气口仰角增大时,涡流比基本不变,吹扫活塞凹坑处废气效果变差,但整体扫气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29.
基于非道路稳态和瞬态循环,对装配铜基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某柴油机氧化亚氮N2O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稳态循环和冷、热起动瞬态循环下,N2O比排放均较高,比排放分别为147.1、130.2、150.2 mg/(kW·h);稳态循环中,发动机负荷降低,N2O排放增加;瞬态循环中,N2O与原机NOx排放特性相同;冷起动时的N2O排放主要来自NH3的氧化,主动再生可以大幅降低N2O排放。  相似文献   
30.
采用带SCR后处理系统的国V柴油发动机,交替使用国Ⅳ、国Ⅴ车用柴油进行ETC、ESC循环试验,考察暂时更换车用柴油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进行了1025h耐久试验,考察使用园Ⅳ、国Ⅴ车用柴油对发动机耐久性排放的影响。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