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Ti对高Al—Zn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Ti对高Al-Zn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确认加Ti处理后高Al-Zn合金中异质晶核的存在,并分析测定了异质晶核的化学成分与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Ti细化高Al-Zn合金α'相的机理:异质晶核是立方体质点Al5Ti2Zn相,而不是一般所预料的Al3Ti片状基块状晶体。  相似文献   
52.
钢/铝异种金属添加粉末的激光焊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4 mm厚DC51D+ZF镀锌钢和1.2 mm厚6016铝合金平板试件进行添加Mn、Zr粉末的激光搭接焊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焊接接头各区域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断口形貌、主要物相与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钢/铝激光焊中添加Mn、Zr粉末,焊接接头平均抗剪强度与没有添加粉末相比,有所提高,其中添加Zr粉末的提高效果明显;Mn、Zr粉末的添加改变了钢/铝界面的元素分布、物相组成及微观组织形态,添加Mn能提高熔池金属的流动性,利于钢/铝界面结合,而添加Zr,焊缝区晶粒细小,形成新的ZrFe3.3Al1.3韧性相,抑制Fe-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生成。因此,添加Mn、Zr均改善了钢/铝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3.
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4 mm厚的DC56D+ ZF镀锌钢和1.2 mm厚的6016铝合金平板试件进行了加入胶层的激光搭接焊试验,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钢/铝胶接正面与横截面焊缝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650 W,焊接速度35 mm/s,离焦量+3.0 mm,氩气为保护气体且流量为20 L/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加入胶层,焊接试样正面焊缝均匀连续,无气孔、裂纹缺陷,钢/铝连接良好;焊接接头抗剪强度与平均剪切力分别为41.45 MPa和1.04kN,力学性能并没有因为胶层的加入而减弱,焊缝区断裂形貌为韧性断裂与准解理断裂的混合形貌.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铸造法制备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的进展情况;对比分析了各种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工艺特点及相应材料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目前在技术标准、技术规范与专业书籍中都没有关于电梯平衡系数的明确定义,大家一般都是沿用GB/T10059—2009《电梯试验方法》中关于平衡系数检测的描述推导出什么是平衡系数。  相似文献   
56.
研制的冲击锤材料为共晶度略大于1的多元合金化高铬铸铁,经热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为M+M7C3初生+M7C3共晶+M7C3二次,硬度为HRC62~64,aK为14J/cm2。装机试验表明,该材料能满足冲击锤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Castep和Dmol程序软件包,计算了Mg-Al-Ca合金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力学性质与热力学性能。结果显示:DI3型结构Al4Ca为延性相,C15型结构Al2Ca与C14型结构Mg2Ca为脆性相,C15型结构Al2Ca塑性最差;采用弹性常数计算结果预测的Al2Ca熔点与实验值很接近,误差仅为4.06%;而不同温度下热力学性能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98.15~425K温度范围内,Al2Ca的Gibbs自由能最小,对应其相结构的热稳定性最好;而Al4Ca次之,Mg2Ca最差;随着温度的升高,Mg2Ca的Gibbs自由能下降最快,对应结构的热稳定性增强也最快;在525K以上时,Mg2Ca的结构热稳定性最好,其次是Al2Ca,而Al4Ca最差。  相似文献   
58.
通过高温高压封闭体系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和生烃动力学模拟分析,获得了西湖凹陷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煤生成气态烃的产率及其动力学参数。结合古地温演化史和热演化史恢复了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西次凹及中央构造带的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煤的生烃演化历史,并基于预测的镜质体反射率(Ro)建立了研究区煤的生气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煤所生成的天然气以甲烷(C1)为主,重烃气(C2—C5)较少,C1和总气态烃(C1—C5)的产率增长速率在煤的高成熟阶段(1.10%≤Ro<2.20%)最大,在成熟阶段(0.50%≤Ro<1.10%)次之,在过成熟阶段(Ro≥2.20%)最小,且含碳原子个数不同的重烃气(C2、C3、C4和C5)的主裂解期不同。在西湖凹陷煤的生烃演化过程中,西部斜坡带平湖组和花港组中的煤所生成的气态烃最少,生烃条件最差;而西次凹、中央构造带平湖组和花港组中煤所生成的气态烃较多,是比较有利的生烃区。花港组中煤生成气态烃的产率远小于平湖组,且至今尚未达到生烃高峰。  相似文献   
59.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作为我国近海海域最大的新生代沉积凹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以西湖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的中北部为例,应用天然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油气成藏关键时刻和运移方式,划分天然气成藏组合,建立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天然气晚期成藏,龙井运动之后的5~6 Ma以来为成藏关键时刻;②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馏趋势主要受原地烃源岩成熟度控制,没有自西部洼陷带向中央反转背斜带较大规模侧向运移的证据,主要为垂向近距离运移成藏;③划分出源上常规天然气成藏组合、源上致密天然气成藏组合和源内致密天然气成藏组合3种类型,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提出通源断裂晚期活化导致的浅层常规油气藏、深层低渗透—致密岩性油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皆是西湖凹陷下一步应加大勘探力度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0.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Castep和Dmol程序软件包, 计算了ZA62镁合金中AB2型金属间化合物 MgZn2, Mg2Sn和MgCu2的结构稳定性、弹性性能与电子结构. 合金形成热和结合能的计算结果显示:  Mg2Sn具有最强的合金化形成能力, 而MgCu2结构最稳定; 体模量(B)、弹性各向异性系数(A)、Young's模量(E)、剪切模量(G)和Poisson比(ν)的计算结果表明: MgZn2和MgCu2为延性相, 而Mg2Sn为脆性相, MgZn2的塑性最好; 采用弹性常数、体模量和结合能的经验公式计算金属间化合物的熔点, 实验值均在采用弹性常数(±300 K)和体模量(±500 K)计算熔点预测的范围内, 采用弹性常数比采用体模量和结合能预测熔点的平均相对误差小, 其中采用弹性常数计算Mg2Sn的熔点与对应的实验值十分接近, 相对误差仅为0.31%. 不同温度下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 在298-573 K温度范围内, MgCu2的Gibbs自由能始终最小, 其结构热稳定性最好, 结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并不随温度的升高而消失; 而对MgZn2和Mg2Sn, 以475 K为临界, 结构稳定性的强弱顺序随温度的升高发生了变化; 态密度和Mulliken电子占据数的计算结果表明: MgCu2 结构最稳定的原因主要在于体系在Fermi能级以下区域成键电子存在强烈的离子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