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工业技术   6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超宽带无线通信主要调制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卓  刘光明 《信息通信》2007,20(1):15-17
超宽带(Ultra-Wideband)技术是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种新兴的、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文章介绍了UWB技术的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了UWB的主要调制技术,并分析了不同调制方法之间的不同点及彼此的优缺点,最后对不同调制技术的合理利用做了总结,并且对今后UWB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2.
侧耳根入馔,一般都是拌食,很少有用于热菜制作的,不过,笔者最近却将侧耳根用于烧菜,结果,感觉成菜效果还不错,这里,我借《四川烹饪》一角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43.
文章简要介绍了宜章县山塘清淤扩容工作的主要做法,通过创新理念、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拓宽融资、创新机制,将该项工作办成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Q235钢-紫铜电偶对在不同温度红壤中,电偶腐蚀的加速效应和腐蚀机理。方法通过恒温恒湿箱模拟不同温度的酸性红壤环境。采用失重法测定Q235钢-紫铜电偶对的电偶腐蚀动力学曲线,采用ZRA零电阻电流计研究电偶电流和电偶电位随腐蚀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XRD、SEM/EDS检测腐蚀产物的成分和微观形貌。结果电偶腐蚀20 d后,土壤温度为20、40、60℃Q235钢的腐蚀质量损失分别为0.4276、0.9432、1.4622 g/dm~2,电偶腐蚀效应分别为4.51、2.90、2.56。Q235钢在酸性红壤中呈局部腐蚀形态,当土壤温度为20℃和40℃时,腐蚀产物主要由FeO、Fe_3O_4与土壤颗粒胶结形成,结构较疏松;当温度为60℃时,腐蚀产物主要由Fe_3O_4组成,结构较致密。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电偶电位呈现起伏波动,电偶电流减小。腐蚀20 d后,Q235-紫铜电偶对在60℃下的电偶电流(71.1μA)小于20℃下的电偶电流(336μA),电偶腐蚀作用较弱。结论土壤温度越高,Q235钢腐蚀越严重。腐蚀进行的后期,温度较高的红壤中,Q235钢形成的腐蚀产物结构致密,且土壤氧含量低,对电偶腐蚀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纳米 SiO2 表面“点击”化学法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提高纳米Si O2在有机溶剂及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方法首先利用普通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制备苯乙烯及马来酸酐共聚物(PSMA),再与丙炔醇反应,在分子链上引入多个炔基,然后利用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纳米Si O2,之后与叠氮化钠反应,在纳米Si O2粒子表面引入多个叠氮基团,最后将带有多个炔基的分子链通过"点击"化学接枝到纳米Si O2表面。结果酸碱反滴定法测得聚合物中马来酸酐的质量分数为26.5%。凝胶渗透色谱测得聚合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62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39。红外表征显示,聚合物上带有多个炔基,纳米Si O2粒子表面带有多个叠氮基,经过24 h"点击"化学反应,聚合物成功接枝到粒子表面,同时叠氮基吸收峰消失。热重(TG)结果表明,接枝率为32.83%。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接枝聚合物后,粒子的分散性增强。结论分子链上含有多个炔基的共聚物(PSMA)通过"点击"化学反应成功接枝到了纳米Si O2粒子表面,不会引起粒子间的交联,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i O2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6.
我国海洋中上层鱼类种类丰富,加工企业众多。海洋中上层鱼类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用鱼类,在其运输、贮藏和加工过程中易受产胺菌的脱羧作用产生大量生物胺,食用后易引发食物中毒,可将生物胺含量作为鱼类产品的一项重要的品质指标。如何对鱼类产品中生物胺进行有效控制,是鱼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走访调研周边海洋中上层鱼类加工企业,收集有关生物胺的监控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提出海洋中上层鱼类产品生物胺的控制策略,以期指导相关企业的生产加工,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7.
刘光明 《家电维修》2014,(12):42-44
在开关电源、逆变、电机驱动等电路中,随处可见到MOSFET管的身影,如图1所示。由于这些MOSFET管多作为功率管使用,其工作电压高,工作电流大。属于电路的易损元件。为便于检测与代换,有必要对MOSFET管的工作原理与特性进行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魔芋胶(konjac glucomannan,KGM)对南美白对虾肌原纤维蛋白(shrimp myofibrillar protein,SMP)凝胶性能的影响,将KGM与SMP按不同比例(1∶50、1∶20、1∶10)进行复配制备复合凝胶体系SK50、SK20、SK10,通过测定表面疏水性、内源性荧光、浊度及粒径、流变学、红外光谱、蛋白变化及凝胶微观结构,研究复合体系的凝胶特性变化。结果表明,SMP及SMP-KGM复合体系的表面疏水性、浊度及粒径随着KGM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流变学分析表明SMP及SMP-KGM复合体系均出现剪切稀化现象,且SK20的G’值最高,其凝胶的结构稳定性最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MP及SMP-KGM复合体系组的光谱特征带相似,表明无明显的基团生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KGM的加入并没有引起蛋白条带的明显变化,相较于未加热组,加热后样品中肌球蛋白重链、副肌球蛋白以及肌动蛋白的条带明显减弱,说明加热能促使三者发生热聚合反应。扫描电镜与分形维数分析表明,随着KGM添加量的增加,形成了致密有序的凝胶。结果表明,一定量的KGM添加能有效提升虾糜的凝胶特性,提高虾糜类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红毛藻中多糖组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分析其化学组成和体外免疫诱导活性,阐明红毛藻具有提高免疫力食药用功效机制,为红毛藻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从红毛藻中提取红毛藻粗多糖,经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得到红毛藻多糖(BFP),再用DEAE-cellulose52柱层析对BFP进行分级纯化得到3个多糖组分F1、F2和F3;采用PMP柱前衍生、HPLC及化学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和化学成分;通过RAW264.7细胞模型分析BFP、F1、F2和F3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和其相关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结果:组成分析结果表明BFP、F1、F2和F3均为杂多糖且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细胞模型结果表明,BFP、F1、F2和F3在所测定质量浓度范围(0~100μg/mL)均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和分泌TNF-α,而不诱导ROS的产生。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试验结果表明BFP具有体外免疫诱导活性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ERK MAP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F1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ERK MAPK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而F2和F3作用机制相似,分别与细胞的NF-κB、JNK MAPK和ERK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结论:红毛藻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外免疫诱导活性,其中分级纯化多糖组分F1和F2是BFP中主要的免疫诱导活性组分;BFP、F1、F2和F3诱导RAW264.7细胞活化释放NO的共同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有两条:即NF-κB和JNK MAPK信号途径;而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共同信号通路主要是JNK MAPK和ERK MAPK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以某矿用自卸车为研究对象,类比设计一种集成式ROPS结构,并基于ANSYS软件依据标准ISO 3471-2008进行加载分析。通过对加载过程中ROPS结构变形量的分析,判断ROPS结构是否能满足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分析结果显示,在侧向、垂直、纵向加载过程中,ROPS部件没有任何部分侵入DLV界面,表明在车辆发生倾翻事故时该ROPS结构可以对驾驶员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