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0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泡沫填充圆筒是一种新型碰撞吸能结构,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设计、航天器回收等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以聚氨酯泡沫(PU)作为芯材,外侧缠绕玻璃纤维布并通过树脂室温固化形成的新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筒体结构。通过这种泡沫填充GFRP圆筒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泡沫密度、外壁厚度以及筒体高度对泡沫填充GFRP圆筒的力学性能与吸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简要介绍了JS2000-DCS系统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上的应用,以及采用JS2000-DCS系统操作前后生产水平和能力的对比,DCS的投用,使班组定员由每班14人降至10人,平均单釜产量由85袋增至100袋左右,装置年生产能力提高20%-30%。  相似文献   
73.
随着综合自动化技术日益广泛应用,微机型二次设备在工业生产各环节得到普遍使用,这些设备受外界电磁干扰而误动的问题屡屡发生,为保证设备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就要尽量减少由控制电缆侵入的干扰并削弱干扰信号水平。本文就如何全面抑制电磁干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4.
设置构造柱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抗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分别设置构造柱和芯柱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 ,探讨设置构造柱的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 ,设置构造柱的砌块砌体墙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显著的提高 ,变形能力有所改善 ,这种结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5.
为探索木-混凝土组合梁在框架结构中运用的可行性,借鉴钢结构顶底翼缘角钢连接,提出了角钢混合连接木-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形式,并就其受力性能展开了试验与理论研究.试验中共设计了3个节点试件,即木梁-木柱节点、木-混凝土组合梁与木柱组合节点和木-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柱组合节点,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角钢混合...  相似文献   
76.
77.
采用简化的两质点隔震结构模型研究随机地震激励下结构设计参数随机性对结构位移响应与可靠度的影响。隔震层和上部结构分别采用Bouc-Wen模型和刚度退化的Bouc-Wen模型来模拟,结合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和基于极值分布的可靠度理论,求解不同场地条件、阻尼比、周期比与屈重比下隔震层与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信息与整体可靠度,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能够有效评估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设计参数的适当取值,能使隔震层与上部结构位移响应均最小,从而提高隔震结构整体可靠度。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真空导入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Balsa轻木(GFRP-Balsa)夹芯梁弯曲疲劳性能,进行了普通无格构、单格构增强、双格构增强三种类型共42根试件在不同荷载等级下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到夹芯梁的弯曲疲劳破坏模式、疲劳寿命和损伤演化规律,分析了三种类型夹芯梁在弯曲疲劳载荷下不同的损伤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无格构夹芯梁的失效模式统一为芯材剪切和面板脱粘,格构增强夹芯梁的失效模式随格构设置及载荷等级变化,主要有上面板屈曲或压坏、下面板拉断等;采用指数经验模型拟合夹芯梁的疲劳荷载-寿命(S-N)曲线,得到三种类型夹芯梁的寿命预测公式;夹芯梁的位移演化历经"位移瞬降-平稳演化-损伤萌生至破坏"三个阶段,相对于无格构试件,格构增强试件在疲劳失效前有较明显预兆。  相似文献   
79.
以试验为基础,将碳纤维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与能量联系起来,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并进一步对该公式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公式进行碳纤维补强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附加锚固设计,可以保证锚固可靠。该公式简单、实用,便于设计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80.
大空间结构上空气源热泵机组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6层大空间框架结构的工程实例,列举了其屋面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时,屋面及顶层楼面的振动情况,分析了机组运行引起的建筑结构振动的原因;在屋面支承梁与机组原隔振层下钢梁之间增设隔振层,形成双层隔振系统;建立了刚性基础双层隔振模型以及机组一屋面耦合的双层隔振模型,对比分析了大跨度结构对于机组减振效率的影响;列举了实施双层隔振后实测的减振效果.分析和测量结果表明,大跨度建筑结构楼、屋面竖向刚度偏低,不利于抑制由机组运行产生的微振动;对于大跨度结构而言,常规的振动传递率设定偏低,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提高减振标准,振动传递率控制在0.01左右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