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4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介绍了PVC地板性能评价标准的现状,对产品部分重要性能参数如耐磨性、燃烧性能、防滑性、抗菌性、防静电性能及隔声降噪性能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为PVC地板产品标准修订和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2.
火电企业运营过程中电力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大多事故是由承包商管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承包商安全管理业已成为火电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满足国能锦界能源公司承包商人员行为规范管理的需要,特研究设计智能安全培训考试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承包商安全教育水平,避免因承包商不安全行为、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而引发安全事故,从而使国能锦界能源公司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为发电企业智能安全培训考试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3.
热管冷却反应堆(简称“热管堆”)高温运行下的结构热膨胀效应会显著影响反应堆的传热和中子物理输运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固体堆芯显著膨胀的几何更新和反应性反馈方法,并构建了基于动态几何的中子物理/热工/力学3场核热力耦合分析程序。在核热力耦合中主要考虑温度引起微观截面的变化、材料密度的变化以及热膨胀引起堆芯尺寸的变化。基于提出的核热力耦合方法,对MegaPower热管堆进行了核热力耦合分析,分析了不同松弛因子下,堆芯功率分布和径向功率因子的收敛性。核热力计算表明,热膨胀造成堆芯边通道的中子泄漏增加,从而产生负反应性反馈;同时,边通道中子泄漏增加加剧了功率分布的不均匀性,传热恶化,考虑核热力耦合后,径向功率因子从非耦合情形的1.20提升到1.23,燃料峰值温度增加11 K。   相似文献   
24.
以磷石膏为主料,辅以电石渣、石硝骨料等制备非烧结磷石膏承重砖,通过实验获得了承重砖优化配比。研究表明:在最佳配比下,不加入水泥,其7 d抗压强达到10~17 MPa,抗折强度达到3~6 MPa,凝结时间正常,耐水性良好;同时通过综合实验还考察了磷石膏的p H值、骨料比例、成型压力、水固比、外加剂等因素对磷石膏承重砖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本文对4-甲基咪唑常用的几种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其工业化生产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最终选定了丙酮醛法,并给出了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26.
为评价氧化铝纳米流体相对于纯水工质对球形下封头熔融物滞留(IVR)能力边际的拓展程度,采用基于气泡力平衡的氧化铝纳米流体临界热流密度(CHF)机理模型和壁面热通量拆分CHF模型计算球形下封头外表面纳米流体CHF。利用熔融物堆内滞留分析软件CISER开展衰变热分布抽样计算,得到下封头壁面CHF随倾角变化的随机分布,并将其与纳米流体CHF模型的理论值相比,以CHF比值小于1作为IVR成功准则,研判纳米流体对IVR能力边际拓展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若不对下封头内外传热构成采取任何优化措施,仅采用纳米流体替代纯水工质,压水堆核电厂的IVR能力边际能够拓展至1300 MW额定电功率水平。   相似文献   
27.
<正>China Print2013落幕,回味展会中的各种精彩,数码印后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诸多数码印后产品的出展预示着当前数码印刷发展再次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数码印刷的特点不再强调"一张起印",而是开始强调"工业化生产"。让我们一同回顾此次展会工业化数码印后的技术发展及亮相新品。  相似文献   
28.
牛磺酸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强 《安徽化工》2005,31(6):31-32
以乙醇胺为原料经酯化和磺化两步反应制得牛磺酸,通过对合成工艺的改进,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收率,总收率为85.3%;且该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9.
以3-甲基-4-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经酯化、催化加氢、缩合、硝化和精制,合成了两个医药中间体:3-甲基-4-正丁酰胺基苯甲酸甲酯和3-甲基-4-正丁酰胺基-5-硝基苯甲酸甲酯,并通过1H NMR和IR验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30.
为准确预测安全壳上封头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以保证堆芯余热安全排出,设计了采用底部弧形加热段的矩形封腔自然对流装置,研究导热率对底部弧形加热段和封腔内流体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基于开源软件OpenFOAM,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2种湍流模型和3种湍流热通量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流体沿弧形面的流动受边界层和绕流脱体强化现象的影响,局部自然对流换热强度从顶部向两端先减小后增大;材料热导率对弧形面的温度分布影响比较大,但对于加热段外的流体温度分布影响极小;经过对AFM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更适用于实验条件的模型参数值,修正后的模型对流体速度场的模拟更为准确且在更高功率工况下也得到验证。本研究可为后续方案设计的有效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