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6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盟誓,就是发誓,宣誓。古人盟誓主要有如下几种:1.歃血为盟歃血,口含牲畜血,以表示诚意。一说用手指蘸其血,涂于口旁。据《礼记·曲礼下》:“约信,曰誓;(?)牲,曰盟。”唐·孔颖达疏:“盟者,杀牲歃血,誓于神也。……盟之为法。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  相似文献   
52.
【开窍点拨】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现代文阅读必考的试题。可是,一个词的词义在发展过程中有的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转移了,这就产生了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词语还会临时活用。如何正确理解文中的词语  相似文献   
53.
在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个人单项赛上,肖选手刘和刚演唱最后一首歌曲《父亲》时,评委张也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这首歌为何如此感人?我们看看歌词:  相似文献   
54.
黄德灿老师的本篇文章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考场作文没有材料怎么办的锦囊妙法。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就近取材,深入开掘”。从熟知的课本中,从自己的经历中,从试卷文题中找材料,说的就是“就近取材”,教我们认识自我、相信自我、开拓自我的技巧;而试题的多角度分析,变换角度用材料,设例法论证观点,说的就是“深入开掘”,教我们辩证思维、丰富内涵、升华题旨的方法。黄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只要快乐地生活着,积极地思考着,就会有写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5.
“主题读写”专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美文欣赏、思考探究、写作视野、习作借鉴、教师点评、命题训练和’素材链接等环节,提升人文素养,倡导读写结合,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同于本刊的分析指导性文章和精选的强化训练题,“主题读写”是一个散发着浓厚人文气息,寄托着深沉道德情怀的栏目。通过“读”和“写”的结合,既可以扩宽视野。提升素养,又可以欣赏经典,训练思维,素来“神秘”的语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你的身旁。“主题读写”设计了多个自由灵动的小主题,贴近生活,关注成长。这些话题分别是:变通、激励、偶像、真诚、缺陷、对手、恩情、心态、牵挂、价值、修养、幸福、善良等。  相似文献   
56.
黄德灿 《华章》2011,(9):30-31
有些同学写作文很快,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有些同学则思维不畅,结构很乱。于是,不少同学想不明白,人跟人的差别怎么这样大呢?其实,作文写得快与慢,好不好,不能只看一个结果。作文是一个综合产品。储备丰厚,感受真切,训练有素,就有了写作的灵性。这样作文的速度自然就快了。而要培养这种灵性,一些写作习惯需逐渐养成,编写提纲就是其中之一。你可能会问,难道在考场上作文也要列提纲吗?答案是肯定的c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在考场,  相似文献   
57.
[开窍点拨] 这里说的虚拟不完全等同于虚构。虚构是文学创作常常借用的方式。人们常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作品。的确如此。先秦的大量寓言故事,以及《西游记》《聊斋志异》《海的女儿》等等文学作品都是凭借想像虚构出来的典范作品。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虚构的主体未必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但这样的事实反映了社会的本  相似文献   
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概括起来,新课标作文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遵循认知规律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害怕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怎样做到让学生不害怕写作呢?鄂教版新课标教材做了大胆尝试。教材采用话题呈现方式,作文教学单元由“话题…  相似文献   
59.
为什么一写作文就害怕,就卡壳,觉得没有什么好写,也不知道写什么?你总是感觉整天来往于家里、路上、学校,天天见面的是家人、同学和老师,天天接触的是吃饭、穿衣、睡觉、凑书吗?生活平平淡淡,看到的、听到的普普通通。你说得的确不错,可是,你知道每一滴水里都有一个太阳的名青吗?  相似文献   
60.
[开窍点拨] 所谓“重要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关键句,它们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且对文章结构布局有着重要作用。这些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具有临时意义,有的还有言外之意。读懂关键句有助于把握文段意义、文章主旨。反过来,把握了文段意义、文章主旨,有助于我们理解文中关键句子。读句方法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