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文化教育   2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代企业的发展对技工院校学生不断提出新的专业需求,技工院校传统教研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教研模式日益迫切和必要。技工院校应建立专门教学研究机构充分利用企业优质资源,开展工学结合课题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基本教研模式;企业委派专家到校举办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学校参与企业研发项目或实现技术服务,构建以院校、企业双方为合作主体的延伸教研模式;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中心,安排专家到学校担任生产实习教师,构建以企业起主导作用的拓展教研模式。通过构建合作、互动的教研模式,提升技工学校教学质量,实现技工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过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之后,以情绪认知理论为基础,对在实际教学中情绪体验的意义及如何帮助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方式促进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情绪是基于个体的需要和愿望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体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内在学学习动机,也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获得情绪体验的方式包含了直接和间接的情绪体验,教师应正确对待情绪体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结果,并提高自身的情绪观察和调节能力,才能在再评价阶段帮助学生提高对思想政治的认知能力,改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对宋代民风好讼问题,可以从社会经济变化和司法机制两个角度来理解.前者原因包括民众私有观念深化,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增多,人口增加等几方面.后者是宋代司法机制在乡村层次的相对薄弱--由于乡村中缺少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对民间各种矛盾进行有效协调,因而造成诉案大量涌入州县衙门.  相似文献   
14.
对宋代民风好讼问题,可以从社会经济变化和司法机制两个角度来理解。前者原因包括民众私有观念深化,社会成员之间交往增多,人口增加等几方面。后者是宋代司法机制在乡村层次的相对薄弱——由于乡村中缺少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对民间各种矛盾进行有效协调,因而造成诉案大量涌入州县衙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一种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满意度评价模型。利用云模型理论融合了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采用改进的逆向云发生器实现评价指标评语的定性定量转换,用于描述指标的实际情况。与传统算法相比,该方法的结果并非是单一数值表示,可以全面地反映各个指标及总体指标的实际趋势。实验表明,评价结果详尽直观,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留学生主导了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发展,是航空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先后在全国8所高校开设了航空专业,是高校航空教育的创建者、管理者和最主要的师资力量。他们分散在各高校效仿欧美模式进行教学,培养了大批航空科学和技术人才,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刍议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医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学改革、基地建设、实践教育、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等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以翻转课堂优化高职工科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法存在不能充分顾及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引入翻转课堂模型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成为必然。翻转课堂在实际应用中对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能力、学生的学习意识,以及学校硬件设施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挑战。运用概念探索、应用分析、展示成果三角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开展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投入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牛杰 《职教通讯》2017,(8):31-32
现代精英教育既包括尖端科研人员,也包括社会各领域的高层次应用、管理和服务型人才。随着现代职教理论的深入,职教体系日趋完善,在高职院校开展分层式技能精英教育成为了可能。提出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三层递进式",即"兴趣小组—工作室—项目团队"三个层次的高职工科技能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各阶段学生、教师、企业的角色定位及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20.
牛杰 《新闻窗》2008,(4):121-122
对于电视台来说,演播室是节目制作的必备场所。随着数字化设备的迅速发展和观众对电视节目质量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模拟演播室系统已难以适应目前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因此,各电视台和制作单位的演播室都面临着从模拟系统过渡到数字系统的改造任务,如何设计一个能满足24小时直播的数字化新闻演播室系统并根据设计合理的选用设备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