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1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当前,我国各项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需要也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基于此,在吸收和借鉴了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62.
2003年10月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洪宇发表了《我的阳光教育论》,这为探索“阳光教育”的学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方向,去年12月和今年元月,武汉市25中学校领导两次上门向周教授请教“阳光教育”,与周教授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在谈话中周教授就“阳光教育”提出的背景、内涵及主要特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阳光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为让更多正在探索实施“阳光教育”实践的学校了解“阳光教育”,现将《我的阳光教育论》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63.
牧口常三郎是日本近现代知名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在从船工之子走向教育大师的人生历程中,深受本土文化的浸染、西方文明的洗礼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同时一刻也未曾离过自身对人生的体味和实践。他那熠熠生辉的智慧、前卫的创价教育理念和悲壮的事迹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值得学术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4.
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熊贤君周洪宇余子侠在秋高气爽、桂子飘香的金秋十月,首届陶行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8—22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和国内的陶行知研究专家学者,就陶行知研究的许多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  相似文献   
65.
论学习化社会及其建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化社会是由终身教育发展而来的理念,它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为核心和基石,由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我国建设学习化社会应结合国情,采取观念引导、教育变革、组织成长和政府主导等策略。  相似文献   
66.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问题相当突出. 从宏观上看,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差距巨大.义务教育城乡之间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支出和公用支出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科技突飞猛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和社会需要我们的教育立德树人,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所谓人才,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科学  相似文献   
68.
7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批判旧教育的时候,就发出了“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的呼声,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为此,他要求人们要把自己摆在儿童之中,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关爱、理解和信任儿童,以“赤子之心去了解儿童,认识和发现儿童的力量,相信儿童的力量”,认为  相似文献   
69.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历史认识活动的研究优先于对教育历史实践活动的研究,现实的人的教育活动由此被抽象化理解。实践唯物主义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并且从主体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人的活动,这启示教育史研究须相应地完成从认识论到实践活动取向的转换。实践活动取向的教育史研究,关注教育历史上人的活动与活动的人,将教育史学术实践视为视域融合与历史构境的过程。它以理解的心态对待过去的人与活动,从当代日常生活经验入手感知曾经的教育生活世界,在对教育活动及其过程的把握中重构历史情境,并由此拓展出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之外的第三条研究路径——教育活动史研究。  相似文献   
7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本质底色是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实践诉求是解决劳动教育活动异化,核心目标是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价值追求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观念,弘扬实干兴邦、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掌握创新创造、与时俱进的劳动能力,具备身心参与、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因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从教育制度建设入手,围绕教育体系治理,优化劳动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建立全面化的劳动教育协同体系;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