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59篇
  免费   10500篇
  国内免费   6195篇
工业技术   135154篇
  2024年   365篇
  2023年   1766篇
  2022年   2966篇
  2021年   4600篇
  2020年   3536篇
  2019年   3013篇
  2018年   3452篇
  2017年   3850篇
  2016年   3323篇
  2015年   4692篇
  2014年   5878篇
  2013年   7245篇
  2012年   7730篇
  2011年   8484篇
  2010年   7710篇
  2009年   7391篇
  2008年   7192篇
  2007年   6886篇
  2006年   6764篇
  2005年   5836篇
  2004年   4149篇
  2003年   3753篇
  2002年   3620篇
  2001年   3201篇
  2000年   2916篇
  1999年   2780篇
  1998年   2207篇
  1997年   1767篇
  1996年   1724篇
  1995年   1436篇
  1994年   1133篇
  1993年   893篇
  1992年   688篇
  1991年   507篇
  1990年   408篇
  1989年   301篇
  1988年   266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1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层序划分方案较多。在V 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芯、钻井、地震和古生物等资料,通过古水深分析和层序界面的识别与划分,认为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更为合理,指出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5低位体系域(储)+层序5水进体系域(盖)和层序4水进体系域(生)+层序4低位体系域(储)+层序4水进体系域(盖)是相对较佳的2套生储盖组合,并指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最主要的2套生储盖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02.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103.
Fenton氧化法去除酱油生产废水中焦糖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凯  赵娜 《给水排水》2006,32(Z1):181-183
着重考察了Fenton试剂对水中焦糖色素降解的影响因素.从试验中得出,这些影响因素包括pH、催化剂的投加方式、催化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以及反应时间等.Fenton反应中,pH4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反应进行40min时去除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4.
Commercial purity aluminum AA1050 was subjected to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ECAE) that resulted in an ultrafine-grained (UFG) microstructure with an as-received grain size of 0.35 μm. This UFG material was then annealed to obtain microstructures with grain sizes ranging from 0.47 to 20 μm. Specimens were compressed at quasi-static, intermediate, and dynamic strain rates at temperatures of 77 and 298 K.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found to vary significantly with grain size,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 Yield stress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grain size,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strain rate. The work hardening rate was seen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grain size,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creasing strain rate.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 i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smallest grain size specimens. The rate of work hardening is also influenced by strain rate, temperature, and grain size with negative rates of work hardening observed at 298 K and quasi-static strain rates in the smallest grain sizes and increasing rates of work hardening with increasing loading rate and grain size. Work hardening behavior is correlated with the sub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se specimens.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半导体传感器在生物分析科学中的应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半导体生化传感器 (ISFET 和 LA PS)在医学监测、免疫检测、免疫分析、D N A 杂交以及细胞培养等方面应用的进展。为使半导体器件适用于生化检测,对其中所采用的检测手段和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展望了通过与微流体网络相结合,基于半导体传感器的实验室芯片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8.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股票评级尚处于探索阶段,评级时多采用专家法或历史法,而对于影响股票评级的各因素的确定以及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缺乏定量分析。研究将结构模型应用到我国股票市场的股票评级中,建立关于我国股票评级的财务结构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股票评级的影响;建立股票评级经验模式值。  相似文献   
109.
针对不同地质目标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解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云  高军  孙德胜  林吉祥 《石油物探》2006,45(3):217-229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地震勘探成像技术的发展,叠前时间偏移正逐步替代常规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成为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的主流。但对于不同的地质目标,叠前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是否优于常规NMO加DMO加叠后时间偏移的成像效果呢?为此,从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某地区三维数据常规处理结果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结果,针对不同地质目标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分辨率较常规处理明显降低,但对于空间波阻抗变化明显的河流和断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空间分辨率要高于常规处理;对于小于1/4波长的叠置薄储层,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的垂向和空间分辨率低于常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10.
塔北地区储层敏感性综合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综合分析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可以准确地预测储层的敏感性。以地质分析及敏感性实验资料为基础,以测井资料为标定手段,以地震信息为横向预测导向,综合处理各种信息,从而实现对区域储层的敏感性预测。其中,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敏感性是关键,须采用多参数相关系数法进行单井储层敏感性分析。以塔北地区侏罗系为例,综合各类信息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储层速敏弱,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程度中等,与其储层敏感性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