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722篇
  免费   48407篇
  国内免费   34128篇
工业技术   498257篇
  2024年   1849篇
  2023年   6543篇
  2022年   16020篇
  2021年   20648篇
  2020年   14551篇
  2019年   10179篇
  2018年   11053篇
  2017年   12624篇
  2016年   11172篇
  2015年   18196篇
  2014年   23310篇
  2013年   27349篇
  2012年   34588篇
  2011年   36303篇
  2010年   34276篇
  2009年   32680篇
  2008年   34131篇
  2007年   32799篇
  2006年   28709篇
  2005年   23485篇
  2004年   16966篇
  2003年   11778篇
  2002年   11591篇
  2001年   10218篇
  2000年   7668篇
  1999年   3274篇
  1998年   1141篇
  1997年   903篇
  1996年   780篇
  1995年   599篇
  1994年   489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333篇
  1991年   262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78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82篇
  1957年   5篇
  1951年   8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This stud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hepatic protective activity of Cichorium intybus L. (chicory) in acute liver injury.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on mouse models proved hepatic protective effect of Cichorium intybus L. Identification of active compounds in Cichorium intybus L. was executed through several methods including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TOF-MS). 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 (SEA) docking, molecular modeling, molecular docking, and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 to explor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hepat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Cichorium intybus L. We then analyz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ichorium intybus L., and found their key targets. Furthermore, in vitro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for validating the efficacy of the selected compounds. In silico analysis and western blot together demonstrated that selected compound 10 in Cichorium intybus L. targeted Akt-1 in hepatocytes. Besides, compound 13 targeted both caspase-1 and Akt-1. These small compounds may ameliorate liver injury by acting on their targets, which are related to apoptosis or autophagy. The conclusions above may shed light on the complex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ichorium intybus L. acting on hepatocytes and ameliorating liver injury.  相似文献   
62.
为提高电压跌落条件下双馈风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介绍了crowbar与chopper共同配合作用的低电压穿越技术,并从提高crowbar阻值整定上限这一角度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说明了crowbar与chopper配合作用的优势。提出低电压穿越过程中机侧变流器的无扰切换控制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crowbar投切次数与低穿过渡时间,且控制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3.
  Qing  Xu  Bin  Yu  Yang  Zhan  Wei  Zhao  Yu  Zheng  Jun  Ji  Jian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1,80(8):6513-6525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Many uncertainties exist in pile-stabilized slopes which make their design substantially complicated. In this paper, a first-order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64.
65.
66.
针对软件定义网络中,控制器无法保证下发的网络策略能够在转发设备上得到正确执行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转发路径监控安全方案。首先以控制器的全局视图能力为基础,设计了基于OpenFlow协议的路径凭据交互处理机制;然后采用哈希链和消息验证码作为生成和处理转发路径凭据信息的关键技术;最后在此基础上,对Ryu控制器和Open vSwitch开源交换机进行深度优化,添加相应处理流程,建立轻量级的路径安全机制。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保证数据转发路径安全,吞吐量消耗比SDN数据层可信转发方案(SDNsec)降低20%以上,更适用于路径复杂的网络环境,但时延和CPU使用率的浮动超过15%,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7.
唐健  杨超  马丹 《新型建筑材料》2015,(3):53-56,75
采用ETAG 004:2013《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欧洲技术认证指南》中规定的静态泡沫块法,测试在单位面积上使用不同数量锚栓的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抗风压性能。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在混凝土墙体上单纯采用敲击式锚栓锚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时,拉伸强度可达12.9 k Pa;单位面积增加锚栓的使用量可以提高系统的抗拉承载力,但在不同条件下增加相同数量锚栓对系统抗风载能力提高的程度不同;在普通混凝土墙中,单纯锚固岩棉板保温系统破坏时,单个锚栓承载力平均值的最大值约为其拉拔承载力的50.3%。  相似文献   
68.
采用ASTM化学收缩试验方法,研究纳米SiO2、MgO、Al2O3对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变化的影响,明确纳米材料种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均经历三阶段:急速变化区、缓慢变化区、平稳区,7d始水泥基材料化学收缩基本稳定。几种纳米材料的最佳掺量对水泥基材料的化学收缩改善作用大小为:SiO2>Al2O3>MgO。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种类和掺量的不同对化学收缩的影响也较大,在选用时,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数据给存储和传输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数据压缩能够有效减少数据量,方便数据的处理和传输。无损压缩是一种利用数据的冗余特点进行压缩的压缩方法,解压时可以完全还原数据而不会有任何失真。在研究LZO算法的快速解压原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压缩算法。该算法通过减少压缩数据中压缩块的数量,降低了解压程序的执行开销。测试结果表明,新算法可实现比LZO算法更快的解压速度。  相似文献   
70.
基于“IPv6+”的智能IP网络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第4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智能时代需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IP网络,基于“IPv6+”的SRv6、BIERv6等技术是使能新一代IP网络的关键基础。全面阐述了“IPv6+”的技术内涵,结合华为在智能 IP 网络解决方案上的创新和思考,介绍了“IPv6+”在极简连接、SLA 保障、专网体验、质量感知和云网一体等多个解决方案场景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助力5G与云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