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2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黄文君  樊光银  邓红英  魏群  王银虎  张春 《应用化工》2012,41(12):2078-2080,2084
采用改进石墨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用NaBH4还原氧化,得到石墨烯(GP),再采用浸渍法制备了Ru/GP催化剂,用于对氯硝基苯(p-CNB)加氢制对氯苯胺(p-CAN)。考察了加氢压力、溶剂体积、溶剂比例、不同溶剂等对p-CNB转化率和p-CAN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加氢压力为4.0 MPa,反应时间为2 h时,对氯硝基苯转化率可达100.0%,对氯苯胺选择性为94.8%。  相似文献   
52.
针对中央空调传统收费方式的弊端提出了按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计费的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原理、结构和主要模块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53.
提出了核电厂安全停堆系统核1E级隔离放大器设计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开关电源技术+模拟电源技术设计电源模块.从抗干扰、器件降额和抗震3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提高隔离放大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设计方法.经性能验证,该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及可靠性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并通过了所有核1E级认证测试.  相似文献   
54.
荧光化学剂量计由于可以和目标分析物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对分析物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等特点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将荧光化学剂量计的概念以及近几年来荧光化学剂量计在汞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DCS在造纸工业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进一步开发与应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造纸行业卷纸机自动控制工艺的要求及实例,介绍了SUPCON ECS-700卷纸机自动控制方案,该系统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组态方便、实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
黄文君  张星坤  高德利  石小磊  苏鹏 《石油学报》2021,42(10):1373-1381
随着钻井面临的客观条件更加复杂,套管磨损问题日益突出,对安全高效钻井造成严重威胁。现场实测数据表明,某些井段的套管上存在多个磨损区域,磨损区域呈现复合磨损模式,磨损形状的复杂性超出了常规模型的适用范围。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套管截面空间离散化和钻井过程时间离散化将复杂问题分解为一系列简单问题的组合;引入套管磨损过程的独立控制变量,建立了磨损深度和形状增量的计算模型,给出了套管磨损问题求解的具体步骤以及磨损系数反演方法;最后将理论模型应用到大位移井中。研究结果表明,套管磨损形状并不是总是单月牙形,而是呈现多月牙重叠、交叉和分离的复合模式。不同磨损模式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重叠的原因是磨损外径变化,交叉的原因是磨损位置小幅度偏移,分离的原因是磨损位置大偏离。造斜段套管截面上存在多个磨损区域且磨损深度最大,套管失效风险也最大,是采取防磨措施的关键井段。安装防磨接头的效果最佳,推荐1个立柱安装1个防磨接头,降低磨损系数次之,调整钻井参数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7.
深井超深井的套管磨损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制约了深井超深井延伸极限的增加。为了提高深井超深井的延伸极限,需要研究深井超深井套管磨损和延伸极限的关系,并明确建立以套管磨损为约束条件的深井延伸极限模型。建立了套管磨损能量方程,基于套管磨损截面几何方程,引入套管截面磨损深度极限值,并考虑井下管柱在钻进过程中的载荷传递,采用迭代法反演出深井超深井在套管磨损条件下的延伸极限值,结合塔里木某超深井的数据资料进行实例计算,并通过和该井的井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测该塔里木超深井3 070 m处套管磨损最严重,磨损量为3.15 mm,将其代入建立的套管磨损延伸极限模型中,可得到该井的磨损延伸极限为7 812 m,这与该井实际井深7 500 m极为接近,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该研究从套管磨损理论的角度,预测了深井超深井的延伸极限,并为深井超深井的安全作业和钻具选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井口抬升高度对深水高温油气井安全生产具有重大影响,传统预测模型只考虑了温度效应和鼓胀效应对井口抬升高度的影响,未充分考虑螺旋屈曲效应对井口抬升高度的影响。鉴于此,借助井筒温度模型,在考虑温度效应和鼓胀效应的基础上,加入螺旋屈曲效应,建立了井口抬升高度预测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较为准确的井口抬升高度。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产量的增加,螺旋屈曲效应引起的各层管柱屈曲段长度、井口抬升力以及抬升高度都将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生产过程中生产套管和技术套管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对井口抬升起主要作用;表层套管和隔水导管处于受拉状态,管柱不发生屈曲现象。研究结果对井口抬升高度预测及油气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大位移井的横向延伸能力不断提高,管柱力学行为更加复杂,对管柱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综合考虑管柱各种作业工况和约束因素的影响,构建了一种基于大位移井延伸极限的管柱分段优化设计方法。对于大斜度段管柱采用加权目标函数法进行设计,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方法进行求解;对于上部常规段管柱采用近似延伸极限法进行设计,采用迭代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大位移井管柱和接头优化设计问题。井眼状况良好时,可在钻柱上安装减阻器,以降低管柱摩阻;井眼状况较差时,采用小尺寸接头钻柱且不采用减阻接头,以降低局部机械阻力。套管设计中建议采用兼顾套管居中和减阻的折中方案,折中方案结果相对于仅考虑套管居中或减阻的结果更加合理。研究结果可为大位移井中管柱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为了获得矿用球磨机衬板良好的性能,对硅锰钢衬板材料进行淬火并二次回火,进行显微组织的观察和硬度、冲击及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二次回火后硬度下降约1 HRC,韧性提高约10%;摩擦转速是影响磨损机制的关键因素:低速时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高速时以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