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142.
实验采取了表面流的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系统,通过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采用Origin 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双因素平衡方差分析,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在不同污水停留时间下,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生活污水的浊度净化效果,以此筛选最优植物单种及其组合.结果表明:污水停留时间为1d、3d、5d时,各植物组合对污水浊度净化效果均能产生极显著影响;停留时间1d、3d时,芦竹+香蒲+美人蕉组合浊度净化率最大,芦苇浊度净化率最小;停留时间5d时,芦苇+香蒲+美人蕉组合浊度净化率最大,香蒲净化率为最小.生活污水浊度净化的最优植物组合为“芦竹+香蒲+美人蕉”,其次为“芦苇+香蒲+美人蕉”,而最优植物单种为香蒲,其次为芦竹.  相似文献   
143.
大气SO2和Pb复合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控制近地球表面的复合污染之中,植物生态修复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探究SO2和Pb复合污染胁迫下植物吸收和代谢SO2、Pb的途径,是研究植物生态修复SO2和Pb复合污染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污染物、植物和环境等方面综述了植物吸收和代谢SO2、Pb的影响因素;从根、茎和叶三个方面阐述了植物吸收SO2、Pb的途径研究进展;从SO2污染胁迫下植物体内无机硫的转化、有机硫的形成、Pb污染胁迫下植物体内Pb的分布和化学存在形态四个方面概述了植物代谢SO2、Pb途径的研究进展;展望了SO2和Pb复合污染对植物的交互作用以及植物代谢SO2和Pb复合污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4.
为了扩大粉煤灰的再利用领域,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沸石;同时以其作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染料亚甲基蓝的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p 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拟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初步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合成的沸石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p 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在90 min达到吸附平衡;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且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5.
甲醛作为室内三大隐形杀手之一,已严重威胁到现代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植物对污染抗性的强弱决定了植物净化修复污染能力是否能正常持续、稳定有效地发挥。通过对植物抗室内甲醛污染生理抗性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耐荫观赏植物抗室内甲醛污染的强弱,为筛选出修复室内甲醛污染的植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密闭熏气法对9种常用耐荫观赏植物进行不同浓度甲醛胁迫实验,测定9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细胞原生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基于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了9种植物抗甲醛污染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在1、2和3 mg/m~3甲醛浓度的胁迫下,细胞原生质膜透性与植物抗甲醛能力的关联最紧密,9种植物抗甲醛污染能力大小的顺序为:白鹤芋绿萝富贵竹金边虎尾兰银边吊兰金葛绿萝银心吊兰金边吊兰吊兰。  相似文献   
146.
耐阴观叶植物对室内甲醛敏感监测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是室内"三大隐形杀手"之一,并已成为室内头号化学污染物。如何安全、有效、持久的监测室内甲醛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植物监测作为1种简洁、经济、准确、持续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方法,已逐渐成为室内甲醛污染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运用密闭熏气法对8种室内耐阴观叶植物进行不同浓度的甲醛胁迫试验,对其甲醛污染监测能力的强弱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4和8 mg/m3甲醛浓度胁迫下,甲醛浓度与植物种类两因素之间及其协同作用,对植物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变化的影响均能达到极显著水平;就两因素相比较而言,甲醛浓度对植物叶绿素、MDA、POD变化的影响更显著;综合不同甲醛浓度下8种植物的叶绿素、MDA、POD变化,对室内甲醛污染监测能力较强的植物有:玻璃海棠(X2)、凤仙花(X1);监测能力中等的植物有:吸毒草(X7)、天竺葵(X3)、薄荷(X4)、吊竹梅(X8);监测能力较弱的植物有:吊兰(X5)、绿萝(X6)。  相似文献   
147.
北方吸污绿化树种选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鲁敏 《中国园林》2002,18(3):86-88
通过人工熏气试验,研究测定了北方部分绿化树种对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氯气和氟化氢的吸收净化能力。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并依污染气体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8.
为降低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趋近参考转速时运动状态的波动,提升控制系统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指数趋近律的滑模速度控制算法。基于传统的指数趋近律,引入在原点处更为平滑的函数替代原有的符号函数,实现控制算法在电机趋近运动时的平滑过渡,并通过Lyapunov函数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基于新型控制算法,搭建PMSM直接转矩控制的滑模控制器并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较好实现PMSM控制,与传统指数趋近律控制系统相比,所设计的系统可有效降低系统抖振,增强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9.
根据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方式来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观察污染地区绿化树种叶片的受害症状来判断植物对以氯为主要污染物的抗性程度,根据植物对其污染物的反应特性划分植物的抗性等级,筛选出对以氯为主要污染物的抗性植物种类和敏感监测植物种类,从而为绿化植物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抗性树种有花曲柳、桑树、皂角、旱柳、柽柳、忍冬、枸杞、水蜡、紫穗槐、桂香柳、叶底珠、卫矛、刺槐、山桃、木槿、榆树、枣树、臭椿;敏感监测树种有油松、锦带花、榆叶梅、糠椴、山杏、连翘、糖槭、云杉、桧柏、白桦.  相似文献   
150.
园林植物对大气铅、镉污染物吸滞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测定了部分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对重金属中大气铅、镉污染物的吸滞能力。结果表明 :园林绿化树种对大气铅、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能力 ,并依污染气体和树种的不同具有明显差异 ;对铅吸收量高的树种有 :桑树、黄金树、榆树、旱柳、梓树 ;吸镉量高的树种有 :美青杨、桑树、旱柳、榆树、梓树、刺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