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1.
112.
张琦  高贵  匡纲要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28(10):1802-1805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扩展分形特征和局部对比度特征进行融合的SAR图像目标检测方法。分析了扩展分形特征的尺度敏感性及其在不同目标杂波模型下的二阶统计特性,分析表明扩展分形特征在目标检测中存在负值效应,即在正确检测出目标的同时把一些与目标具有相似形状而灰度值较低的区域也检测出来。而CFAR检测方法只利用了目标的局部对比度信息,不存在负值效应,但在强杂波环境中的检测结果存在很高的虚警。两种方法的融合可以滤除大量杂波虚警而保持目标。实测数据的融合检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3.
为了在复杂环境下对V-SLAM闭环检测的准确率-召回率有更好的鲁棒性,提出一种在图神经网络中结合多重注意力机制的局部特征匹配算法,并在闭环检测上进行应用。首先,采用SuperPoint检测器获取图像序列中的关键点,再将提取出来的特征点输入关键点编码器内,通过多层感知器将其升维到与局部描述子维度一样;然后,同时经过多重注意力机制网络中重复9次,得到更具有代表信息的局部描述子;其次,在最优匹配层中采用SinkHorn算法求解出最优匹配矩阵,通过对阈值的合理设定,得到闭环检测结果;最后,在New College和City Centre两个公共数据集上与5种其他闭环检测基准算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召回率一定的情况下,其准确率比其他实验算法的要高,有更强的鲁棒性,满足闭环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14.
钨矿在选矿和冶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水中通常含有多种污染物,钨矿选矿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有水玻璃、固体悬浮物和COD(化学需氧量)等,钨冶炼废水中的典型污染物有COD、氨氮、氟化物、磷和砷等,因此钨矿选冶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其中,COD是钨矿选冶废水中很难去除的污染物,其来源于废水中残留的脂肪酸盐或羟肟酸盐浮选药剂。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结合钨矿选矿和冶炼常用流程,对钨矿选冶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技术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影响废水循环利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对于钨矿选矿废水,原浆混凝技术由于工艺简单、成本低、可从源头降低尾矿水的COD,应考虑推广应用;同时,应大力发展钨矿选矿厂内各种中矿精矿浓密机溢流水、精矿干燥脱水返回至原浮选流程的实践,此举对原流程浮选指标影响最小,且可节约浮选药剂。对于钨冶炼废水,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势必要采用组合工艺处理,而电化学技术由于管理运行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效率高而有望成为钨冶炼废水处理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5.
为了研究填充聚苯酯(POB)对Nano–SiO2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转移膜演化及摩擦性能的影响,采用冷压成型、热烧结的工艺方法制备Nano–SiO2/POB–PTFE和Nano–SiO2/PTFE两种复合材料;采用间歇称重法和原位观察法,在L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干摩擦试验;利用AXIO Imager.A2m光学显微镜、QUANTA FEG 450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和MicroXAM–800非接触式3维表面轮廓仪分别表征转移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3维形貌,从微观角度分析摩擦转移机理。试验结果表明,Nano–SiO2/PTFE复合材料的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形貌变化较快,不断重复“生成–脱落”过程,并伴随严重磨损,且没有形成较完整的转移膜。此外,生成的转移膜分层明显,且脱落痕迹显著,并有大量米粒状的磨屑附在对偶面上,导致反光性较差。而用POB填充Nano–SiO2/PTFE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转移膜在对偶表面上的黏附力,还促进了均匀、连续转移膜的更好形成,对...  相似文献   
116.
湖北某锌冶炼渣铜品位约为1.01%,铜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磁黄铁矿中,其次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中,主要脉石矿物为玻璃质等。该论文首先研究锌冶炼渣的矿物组成及铜的赋存状态,之后分别对原渣样品和渣磁选除铁尾矿进行了选铜工艺试验,探索了不同种类抑制剂和捕收剂对铜金属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冶炼渣样粗选采用丁铵黑药+乙硫氮组合捕收剂,经过1次粗选、2次精选和1次扫选开路选别流程,可以得到铜品位5.10%、回收率66.09%的铜精矿。冶炼渣磁选除铁尾矿粗选采用丁铵黑药捕收剂,经过1次粗选、2次精选和1次扫选开路选别流程,可以得到铜品位3.45%、相对磁选尾矿回收率57.61%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17.
根据地被植物的性质,分析了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地园林的应用原则与选择条件,结合地被植物的应用现状及适用范围,探讨了它的作用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配置。  相似文献   
118.
极化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使用二维脉冲压缩技术获取高分辨力极化信息图像,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军事侦察、地形测绘、环境与自然灾害监视、海上舰船目标检测等领域.如何解决复杂海杂波的建模与参数估计、慢小目标检测、密集目标检测等问题仍然是当前Pol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的难点.该文归纳梳理了Pol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的4类...  相似文献   
119.
SAR图像自动目标识别的一个主要途径是通过目标峰值序列的匹配进行识别。该文提出了SAR图像的通用高斯峰值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设计了SAR图像目标峰值提取方法,进而利用实测目标数据分析了目标峰值对于目标方位角,雷达俯仰角以及目标结构等目标配置条件变化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目标SAR图像峰值对于目标的配置条件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说明,利用峰值特征进行SAR图像目标识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0.
在矿体具有“鸡窝状分散分布”赋存特点的露天金矿中,需要优化全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来降低金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研究并优化爆破导致的矿岩体位移是重要途径之一。以青海某露天金矿生产现状与爆区位移较大的问题为基础,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爆区中间断面4排炮孔进行建模,通过SPH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压渣层厚度为2 m时可以将爆区内部点位的隆起和水平位移限制在1 m以内,进而将压渣层厚度优化确定为5 m。结合矿山实际,围绕布孔方式、孔网参数与起爆网路提出6套综合性对照方案进行18组生产试验,统计分析爆区内4个标志点位移数据得到:对于爆破位移控制效果,小V优于大V优于斜线起爆,矩形布孔略优于三角形布孔;综合对比确定该矿山矿岩体位移控制最优爆破方案为“矩形3 m×3 m布孔+小V中间起爆”,可将隆起和水平平均位移控制在0.77、0.52 m,较以往降低了约50%,经后续生产实践验证可以满足金矿取样圈矿、分选采装以及最终选冶要求。试验思路与成果为今后进一步的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对类似矿山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