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500kV输电线路已成为我国的主干输电网络,发生故障将造成巨大的国民经济影响;雷击是造成超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对输电线路的反击耐雷水平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采取经济可靠的防雷措施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意义重大。基于ATP-EMTP仿真法,用电流源模拟雷电流、集中参数阻抗元件模拟雷电主放电通道,基于相交法建立绝缘子串闪络模型,建立了考虑接地体火花效应的杆塔冲击接地电阻模型和单一波阻抗杆塔模型。仿真结果分析表明:线路反击耐雷水平与雷电流陡度成反比;与冲击接地电阻成反比,在实际的防雷保护中应尽量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工作电压和避雷线的架设方式都对其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较大,工作电压对其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与雷击发生时工作电压的相角有关,采用双避雷线时反击耐雷水平较采用单根避雷线有显著的提高,且采用正保护角时反击耐雷水平比采用负保护角时高。  相似文献   
62.
本文总结和列举了近100年来人造板新产品的发明、推广与应用,结果表明平均每6年出现一个新产品,多数新产品从发明到推广应用需要10~20年,但是随着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这种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文中通过对传统的人造板产品在原料种类、木质单元形态和胶粘剂种类等方面的技术解析,认为未来人造板生产创新技术发展方向是高效重组化、功能化、多元复合化。  相似文献   
63.
纳米压痕作为一项测量材料微观力学性能的新技术发展迅速,不仅被应用于木材力学性能的研究,还延伸到功能化处理和改性木材细胞壁强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近年纳米压痕技术在木质材料改性、细胞壁功能化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应用纳米压痕表征改性木材微观力学性能研究以有益提示。  相似文献   
64.
钢筋混凝土梁高取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了混凝土梁设计中现有方法特点及缺陷,分析了梁高取值的几个控制因素。从满足安全、经济的要求出发,推导出供结构设计时一次选定合理的梁高简易公式,可准确地选定梁的断面,减少重复计算工作员。  相似文献   
65.
阐述核安全级管接头抗震分析的一般步骤。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等效静力法对管接头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管接头在自重、内压以及地震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响应,然后根据RCC-M规范和技术规格书的要求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该管接头的结构设计满足RCC-M规范和相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木材/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从木材的环境协调性出发,概述了近年来以木材为原料,开发的几种环境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认为可以利用木材在组织结构、空隙结构上的特点,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和产品进行设计,从而创造出既保持原来木材特性又附加了优异功能特性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7.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液,通过水解获得溶胶,其固体质量分数为23.6%,常温下48 h后测定黏度为20 s,所得凝胶经过红外光谱分析,在1087.8 cm-1处出现强烈的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X线衍射表明,该凝胶为非晶态SiO2无定型结构.采用先制取溶胶,然后利用自制减压-加压设备,将溶胶灌注入木材内获得的SiO2凝胶/木材复合材料增重率平均为81.3%,比前人制备方法提高了125.2%,而且克服了以往方法水解、缩聚过程缓慢,反应不完全的缺点.  相似文献   
68.
王迪  张胜  谷晓昱  陈志林  姜鹏  李洪飞 《塑料》2020,49(2):44-47
通过模内发泡成型工艺制备了EPS/刨花木塑复合材料,并采用三聚氰胺磷酸盐对其进行了阻燃改性。进行了力学性能、燃烧性能测试,研究了刨花及三聚氰胺磷酸盐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向EPS中加入等量刨花,能使其极限氧指数显著提升,达到了26.3%,与EPS相比,提升了46.1%。MPP对WPC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当继续加入22.5份MPP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冲击强度达到466.67 J/m^2,静曲强度达到了1.35 MPa,与WPC相比,冲击强度和静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91.7%、77.6%。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且推后,在燃烧过程中,总热释放小幅降低,极限氧指数达29.7%,垂直燃烧等级达V-0级。  相似文献   
69.
42CrMo钢高频感应淬火及回火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频感应加热对42CrMo活塞杆进行表面淬火,然后对其进行200℃×2 h回火。采用VHX-600K金相显微镜和HXD-1000硬度仪对其进行组织观察和硬度分析。结果表明,42CrMo经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以及淬火+回火工艺处理后,淬硬层为马氏体组织,过渡区为马氏体与回火索氏体的混合组织,基体为回火索氏体。两种处理条件下淬硬层的深度分别为1.9、1.8 mm,平均硬度分别为435、415 HV0.1,可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0.
分析了某研究堆寿期后控制棒的源项及取样过程中存在的辐射危害,制定了操作过程中的辐射监测和防护方案。监测结果表明,整个取样过程中,操作人员个人累积剂量最大为61 μSv,集体剂量为229 人·μSv,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取样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