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17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充满创造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要通过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构建有利于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和发挥全民族的力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形成强大的和力与合力;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法手段,不断激发并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2.
谭鹏  李鑫  张小培  方庆艳  张成  陈刚 《煤炭学报》2015,40(11):2641-2646
为提升煤质工业分析数据对煤质发热量的预测精度,以167种中国煤和4 540种美国煤的信息为基础建立了基于SVR的煤质发热量预测模型。重构Majumder等和 Parikh等提出的线性模型,用于对比非线性SVR和已有的基于线性的煤质发热量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对比结果为:SVR对中国煤和美国煤的预测相对误差为2.16%和2.42%;重构后的Majumder模型为3.04%和4.61%;重构后的Parikh模型为3.39%和12.99%。工业分析对发热量的散点图也表明各工业分析组分与发热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非线性SVR的煤质发热量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3.
乌头碱电喷雾质谱裂解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乌头碱的质谱裂解机制,采用蠕动泵进样,在正离子模式下,获得乌头碱的一级和二级质谱。通过QTRAP-MSn检测发现乌头碱的21种裂解碎片,分析乌头碱的3类裂解途径,首次在二级质谱中发现丢失C6H5COOH离子。不同裂解机制特征离子碎片的发现及结构初步鉴定,为乌头碱在较低浓度下的快速定性和定量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主要介绍了交换系统软件的一般特征及SDL语言的基本概念、SDL语言的新进展,阐述了SDL语言在交换系统软件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SDL开发工具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用SDL语言设计、开发交换系统软件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95.
风机滤波器及无功补偿设备可能导致风电场侧的谐波阻抗并非远大于系统侧谐波阻抗,因此在评估谐波发射水平时,不能忽略风电场侧阻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FastICA的系统侧谐波阻抗估计方法。根据PCC点两侧谐波源波动量的独立性,利用参数自适应FastICA方法提取独立分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混合矩阵,进而求得系统侧谐波阻抗。通过风电场元件参数,计算风电场侧谐波阻抗的近似值,并考虑风电场侧谐波阻抗的影响,评估谐波发射水平。仿真及实测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风电场谐波发射水平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裂缝性页岩储层水力裂缝非平面扩展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冰  程万  陈勉  谭鹏  杨立峰 《天然气工业》2014,34(12):81-86
开发页岩气藏通常需要采用大规模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而页岩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层理面对水力裂缝的扩展路径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可为现场预测水力裂缝扩展方向以及实施缝网压裂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选取4块尺寸为400mm×400mm×400mm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露头标本,来进行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和声发射监测,以便研究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沟通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水力裂缝遇到天然裂缝时可发生转向或者穿透天然裂缝,形成一种空间非平面裂缝网络;大开度、低胶结强度的天然裂缝容易导致水力裂缝转向,难以形成新的主水力裂缝面;水力裂缝穿透层理面时,流入到层理面上的压裂液呈椭圆状分布;水力裂缝从岩石本体起裂的方向上声发射点较集中,沿着天然裂缝扩展的方向上声发射点少。结论认为:1水力裂缝能否穿透天然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开度、胶结强度有关;2裂缝性页岩储层水力压裂易形成空间非平面网状裂缝;3与主裂缝面相比,压裂液进入到层理面的体积较少。  相似文献   
97.
王宝  谭鹏  陈武锦  张峥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1,49(7):1367-1371,1388
为提高两栖装甲装备备件保障效率,论文对携行备件配置优化问题进行研究.考虑备件单个部件价格、部件保障率和部件可更换性等因素,建立分别以保障费用和整体保障率为约束条件的配置优化模型.论文对每个备件从故障率、可更换性和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权重值分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及系列计算求取权重值.根据目标函数形式不同采用对目标函数进行搜索和对目标函数进行转换两种方法,分别对模型一和模型二求取最优解.最后以某两栖装甲部队濒海训练红蓝对抗演习任务为例,分别计算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保障率进行比对,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
运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建立了基于元素分析的煤质工业分析快速预测模型。该模型基于以干燥基为基准的6 029组美国煤质数据,以煤质元素分析(C、H、O、N、S)为输入,工业分析(挥发分、固定碳)为输出。另外通过实验得到74组中国煤质数据,用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以美国煤质数据构建的模型,挥发分、固定碳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0%、3.22%;用中国煤质数据验证模型时,挥发分、固定碳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16%、3.55%。该模型预测误差较小,能较好地利用元素分析数据预测固定碳、挥发分。  相似文献   
99.
去氢骆驼蓬碱是一种β-咔啉类生物碱,能够显著地抑制秀丽隐杆线虫let-60(n1046gf)的多产卵器表型,具有治疗胰腺癌的潜在能力。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分析去氢骆驼蓬碱,确定其可能的裂解途径及特征碎片离子,同时研究其单体在线虫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对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线虫成虫体内去氢骆驼蓬碱的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去氢骆驼蓬碱的裂解途径主要为RDA裂解,包括甲基、羟基等基团的丢失以及吲哚环的开裂。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到去氢骆驼蓬碱(m/z 213)的去甲基化(m/z 199)、羟基化(m/z 229)的代谢产物。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0~5 h,线虫代谢旺盛,线虫体内去氢骆驼蓬碱的含量下降约80%;5 h后,代谢速率减慢。该方法适用于去氢骆驼蓬碱在线虫体内代谢产物的研究,能够为去氢骆驼蓬碱治疗胰腺癌的新药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0.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下煤种对混煤燃尽及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掺混燃烧时促进和抑制两种交互作用具有差异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对燃尽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显著,混煤的燃尽降低;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相对较小,混煤的燃尽率在各掺混比例下基本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混煤燃烧的NO_x排放特性随挥发分较高的煤的掺混比例增加基本呈线性变化的规律。"炉内"掺烧方式下,随两种煤延迟混合时间的增加,交互作用逐渐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改变混合时间,混煤燃尽率变化显著,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时,各单煤燃烧独立性较强,改变混合时间,混煤燃尽率变化不明显;混煤NO_x排放量随延迟混合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