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齿轮切削加工CNC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结构全新、适用于齿轮加工(滚削、磨削和插削)的CNC系统。该数控系统采用了同步锁相、电子差动合成及参数自动编程三项新技术。同时,在开发成功硬件基本模板的基础上,获得了一种灵活的硬件结构。用控制逻辑编程的方法,可调整信号传输途径,实现齿轮加工所需要的各种运动关系。系统的最大联动坐标数达到五个,且有两种不同的联动结构供选择。  相似文献   
22.
基于模糊控制器的无静差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器的无差跟踪控制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优良的控制特性,达到消除数控伺服系统静差的目的,实现无差跟踪控制,满足机床内联传动链的要求。  相似文献   
23.
文章提出用圆弧插补结合线性变换实现空间椭圆插补的新方法。以圆弧插补算法为基础获得基本插补量,而后以三维空间线性变换将基本插补量变换成为空间椭圆的补量。该方法插补效率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24.
基于极低频输入下脉冲跟踪伺服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了数控伺服系统低速跟踪时产生低速不平滑的原因后,根据智能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控制器的复合控制设计方法,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优良的控制特性,满足极低频下伺服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提出一种基于Logix齿轮的多齿轮泵,并讨论其流量特性。Logix齿轮的无根切最少齿数小,容易小型化,适合于齿轮泵的应用。用2个Logix齿轮构成二齿轮泵,则脉动比较大,难以实用化。用3个Logix齿轮依次啮合构成多齿轮泵,位于中间的齿轮作为主动轮,与两侧的从动轮构成2个子泵。通过合适的管道配流,可以使得多齿轮泵的流量增大1倍。多齿轮泵中,主动轮的齿数决定了多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状况。主动轮的齿数为偶数情况下,子泵的流量变化情况相同,不能相互补偿,结果脉动与二齿轮泵相同;而主动轮的齿数为奇数情况下,子泵的流量变化能够相互补偿,脉动比二齿轮泵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26.
基于电子齿轮原理的滚齿加工CNC系统的联动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一种构成齿轮滚切加工CNC系统多轴联动控制的模型。它以电子齿轮原理为基础,运用脉冲频率的函数变换和加减合成方法,获得滚齿加工时机床各个坐标运动的指令。以同步锁相电路结合伺服电机位置控制方法实现了电子轮功能,并且齿数比可以实时刷新,具备了函数分频能力,经机床运行试验验证,该联动结构模型满足了数控滚同坐标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7.
椭圆齿轮的非零变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椭圆齿轮传动提出了一种非零变位的方法。变位后的齿轮节曲线仍然是一对共轭的椭圆,其离心率与变位前的椭圆节曲线相同,而离心率大小的相对变动量等于中心距的相对变动量。生成齿条的变位量由切向变位量和法向变位量组成。其中切向变位是椭圆齿轮传动所特有的,经齿廓曲线图形仿真证实。这种非零变位能够有效地消除根切现象。增大齿厚。从而提高轮齿的强度。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椭圆等距线方程的合理简化,将鼓形齿轮修形惯用的向线插补改进为在线直接实时插补,从而提高了数控系统的插效率,增强了数控磨齿加工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能量控制型线切割脉冲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较详细地论述了电源的组成结构及关键模块的设计,该电源可使每个放电脉冲的能量保持一致,从而可以显著提高线切割加工的效率等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30.
谭伟明 《机械传动》2005,29(6):40-42
针对各种齿轮传动提出端面重合度的统一定义,并且推导其计算表达式,进一步讨论了渐开线齿轮副、微线段齿轮副和正弦齿廓齿轮副的端面重合度的计算问题。齿轮副的端面重合度定义为齿轮作用角(即一对轮齿从进入啮合到脱离啮合过程中齿轮所转过的角度)与齿轮的齿距转角的比值。根据齿轮啮合原理,由基本齿条的轮廓曲线能够获得其啮合线方程。根据所获得的啮合线方程,以及给定的齿轮副齿顶线方程,就能够根据本文的计算式得到齿轮副的重舍度。对于渐开线齿轮副,该定义与众所周知的“啮合线长度与基节之比”的结果相同。该定义同样适用于非渐开线齿轮副,例如微线段齿轮副、正弦齿廓齿轮副等,而且计算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