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工业技术   3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解决三交河矿B2-516工作面正巷破碎顶板下,超前支护区巷道变形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开展了超前支护优化研究。通过室内物理力学实验,获得了煤岩力学参数,为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采用注浆锚索代替部分单体支柱,设计了3种超前支护优化方案;借助FLAC3D软件,分析了3种方案下巷道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在B2-516正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浆锚索优化方案下,超前30 m范围内单体立柱排距由0.9 m增加至2.4 m,减少25排立柱,显著减少了单体支柱数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作业空间。为类似工况下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辐照过程中电子行为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束斑直径为60 mm,平均能流密度为12 J/cm~2,脉冲时间为3μs的电子束,对表面有2μm厚TiN涂层的9Cr18轴承钢进行强流脉冲电子束辐照模拟,通过建立Monte-Carlo仿真模型,揭示入射电子的平均分布特性及其辐照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场形态。结果通过仿真电子辐照行为,发现在入射电子能量大于25 ke V时电子能够穿透TiN层,进入轴承钢基体中。由于两层物质密度差异,导致在二者交界处轴承钢一侧存在电子能量沉积曲线尖峰,入射电子能量大于35 ke V时峰值已经超过涂层内部能量沉积系数最大值,形成特殊的能量沉积形式。结合对辐照温度场的模拟仿真,结果显示,由于交界线处钢一侧能量沉积量大,加热效率高。内部加热速度比表面更快,减小了二者间的温度梯度。同时由于两层物质存在熔点差异,在控制能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两层交界处轴承钢发生少量熔化,TiN涂层不发生熔化的现象。结论通过控制电子束能量,控制温度场分布形态,实现基体侧熔化,而涂层不发生熔化的特殊改性现象,这为提高涂层膜基结合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定子磁链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交轴电感大于直轴电感(Lq>Ld)的凸极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表达式的特点,得出了为了保证电磁转矩和负载角变化趋势一致时必须保证定子磁链给定幅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及在基速运行范围内如何来改变定子磁链给定幅值达到最大转矩/磁链(MPTF)运行的目的,从而达到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MPTF的直接转矩调速系统较传统的直接转矩调速系统效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64.
基于F2812的逆变器数字控制器的建模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开关电源数字控制存在的时间延迟、A/D转换的分辨率、PWM的分辨率和采样保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回路时间延迟和采样保持的逆变器精确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设计了逆变器的控制传递函数,并对数字控制的时间延迟对控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在500VA 210VDC/115V 400Hz逆变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对控制传递函数设计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5.
针对脉冲序列控制开关DC-DC变换器的非线性控制特性导致输出电压纹波较大,研究脉冲序列控制方法,并对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模式的脉冲序列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分析.该方法通过调整两组预先设定的控制脉冲的组合,实现开关变换器输出电压的调整,针对其控制特性研究存在滤波电容等效串联电阻时变换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脉冲序列组合方式,最后基于现有的纹波分析方法分析其实际情况下输出电压纹波特性,为脉冲序列控制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组合及纹波分析的结论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66.
本文主要阐述了某住宅楼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出现整体倾斜和结构构件裂缝,并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67.
耦合电感零输入纹波高增益非隔离DC-DC变换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伏、燃料电池等新能源系统的应用使低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DC-DC变换器成为研究热点。在一种零输入电流纹波Boost变换器基础上,采用耦合电感,提出一种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非隔离DC-DC变换器。通过设计耦合电感变比,可实现变换器的高升压增益特性。耦合电感中存在的漏感在减缓二极管关断电流的 di/dt 的同时,却带来了开关管两端严重的电压尖峰。为了降低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提出采用无源无损吸收电路以吸收漏感能量和开关管两端电压尖峰的零输入电流纹波高增益非隔离DC-DC变换器,进而可选取低导通电阻、低电压等级的MOSFET以降低导通损耗,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另外,变换器几乎实现了输入电流的零纹波,基本上不需要输入滤波器,从而减小了变换器成本及体积。文中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最后通过搭建一台100 W、40 V/200 V的实验样机,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8.
开关变换器调制与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和总结开关变换器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根据电压、电流、电荷和磁通4个基本物理量,将控制技术划分为4类基本型控制(即电压型、电流型、电荷型和磁通型)和组合型控制。按照占空比实现方式的分类,存在两种基本的调制,即脉冲宽度调制和脉冲频率调制。指出开关变换器的控制技术是由"控制"与"调制"相结合而形成的。利用调制与控制结合的概念,系统地分析基本型控制和组合型控制的工作原理、本质特点、内在关系和优缺点,为开关变换器调制与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根据对偶原理,将现有的控制技术拓展到输出恒流控制,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9.
一种新型非调节隔离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型非调节隔离DC-DC变换器,也称为DC-DC变压器(DCX)。DCX变换器表现出理想变压器的工作特性,其电压传输比与负载、开关频率和占空比无关。该隔离变换器的变压器一次侧为带隔直电容的不对称半桥(AHB)电路架构,二次侧由变压器二次侧漏感、谐振电容和整流二极管组成。该变换器实现了一次侧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VS)和实现二次侧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消除了二次侧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尖峰振荡和反向恢复损耗,同时将整流二极管电压钳位在输出电压,从而减小了二极管的电压应力。与传统AHB变换器相比,消除了二次侧滤波电感,变换器的重量与体积减小,且输出二极管电压应力不受占空比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输出功率为72W的48V/12V DC-DC变换器实验电路,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