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9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先在超声波辅助下对6061铝合金进行碱性化学预镀Ni,再化学镀Ni–P合金。基于田口法设计试验,以后续化学镀Ni的沉积速率和Ni镀层耐蚀性为指标,分析了预镀时镀液pH、温度以及超声波频率和功率对化学预镀Ni效果的影响,得到较佳的预镀Ni工艺条件为:超声波频率40 kHz,超声波功率80 W,p H 12,温度45°C,时间6 min。在该条件下预镀Ni时,后续化学镀Ni的沉积速率为13.87μm/h,所得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42.
某高速列车车体底板横梁在运行120万公里后发生断裂,对失效件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并采用光学显微镜对裂纹形态进行观察,采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分析,确定了失效件的断裂属沿晶型应力腐蚀破裂(SCC)。横梁螺栓孔处由于几何形状不连续、拉应力集中使基体金属容易暴露,在环境中水,Cl-,SO2的作用下溶解成为蚀坑,成为裂纹源。合金由于热处理不当,过热引起晶粒粗大、第二相沿晶界集中分布,成为腐蚀活性通道,在拉应力的协同作用下裂纹扩展加速进行,最终导致横梁断裂。  相似文献   
43.
等离子喷涂纳米WC-17Co涂层高温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辉  苟国庆  刘艳  涂铭旌 《焊接学报》2008,29(12):53-56,60
磨损是材料失效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纳米WC-Co涂层技术可望成为解决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耐磨的关键技术。文中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制备了纳米WC-17Co涂层以及超细WC-17Co涂层,研究了涂层的高温磨损性能及失效机理。结果表明,WC-17Co纳米涂层与同成分的超细涂层相比具有较高的耐高温磨损性能。纳米涂层与超细涂层高温磨损失效机理不同,WC-17Co纳米涂层的高温磨损失效机理以磨粒磨损为主,伴随着黏着磨损,超细涂层的高温磨损失效机理以低延性开裂和黏着磨损为主,伴随有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44.
采用焊条电弧焊(SMAW)对9Cr-3W-3Co新型马氏体耐热钢进行多层多道焊,通过OM,拉伸、冲击和显微硬度测试等试验,分析了焊接接头不同部位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接接头上部和中部的焊缝金属主要由晶粒相对粗大的柱状晶和等轴晶组成,下部几乎全部由晶粒细小的等轴晶组成;焊缝上部和中部金属的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大量碳化物颗粒和少量块状M-A组元,焊缝下部金属显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少量针状δ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颗粒组成;焊接接头不同部位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从母材经热影响区到焊缝,其硬度逐渐升高,下部焊缝金属的平均硬度为HV288,相对最高;焊接接头不同部位的拉伸和冲击性能存在明显差别,下部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最高(平均726.39 MPa),其冲击吸收功(平均23.3 J)高于母材的(20 J);而上部和中部焊缝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功均低于母材的。  相似文献   
45.
采用不同高铬铸铁堆焊焊条对失效的捣镐进行表面堆焊修复,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和冲击磨损试验对堆焊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新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层组织主要为初生碳化物(Cr,Fe)<,7>C3和共晶组织,从表面到底部,初生碳化物的含量逐渐减少,主要呈六角或长条状;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较新镐的好,其中...  相似文献   
46.
采用X射线衍射法(iXRD)对铝合金部件的焊后、调修、部件组装后及其调修和部件喷丸后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无损测量,研究铝合金部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及其变化规律,验证喷丸工艺调整焊接残余应力措施,为调整铝合金焊接残余应力的工程化处理方法和焊接接头辅助增强的工程技术提供数据支撑,以改善焊接接头的抗疲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7.
采用激光-MIG复合焊对5083-H111铝合金试板进行焊接,基于无损探伤检验、金相组织分析、拉伸试验及其断口分析研究坡口型式对焊接接头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I型坡口采用Y型坡口型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焊缝成形,但增大焊接接头气孔倾向,降低抗拉强度,对焊接接头各微区显微组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采用热处理、机械振动以及毫克能超声冲击技术对A7N01S-T5铝合金焊接接头进行处理,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这三种处理方法前后的焊接残余应力。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冲击对铝合金焊接接头表面残余应力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消除率达到了95%;采用热处理退火,焊缝及热影响区焊接残余应力有所降低,而母材区则有所升高,能有效均匀化焊接接头残余应力;而采用机械振动处理,应力只降低了约35%,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9.
苟国庆  黄楠  陈辉  李达  孟立春 《焊接学报》2011,32(10):17-20
选取了中国某类型高速列车常用的A7N01S-T5铝合金焊接接头,研究A7N01S-T5铝合金焊接接头在盐雾腐蚀条件下的腐蚀失效行为.结果表明,腐蚀后在焊接接头表面上生成了大量腐蚀产物,并且产生了较多的腐蚀坑,腐蚀坑最深处位于热影响区,蚀坑深度为35.4μm,蚀坑面积率为43.6%.铝合金焊接接头先发生点蚀,随着蚀坑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