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针对薄壁方管的抗撞性尺寸优化问题,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软件iSIGHT集成HyperMesh和ANSYS/LSYNA,建立优化设计仿真流程及平台,运用拉丁方方法进行DOE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Kriging近似模型,以比吸能最优为优化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建立的近似模型进行优化,并在优化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设计点更新近似模型,提高模型精度.优化计算过程表明,上述方法提高了优化设计的效率,最终优化结果不仅满足结构吸能的要求,也满足轻量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监控车辆数量增多、服务器系统负载增加等因素会导致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稳定性变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车载终端的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压力测试方法.采用虚拟车载终端和虚拟Web用户联合测试的方法,记录数据丢帧率、准确率及传输延时.通过测试案例,得到上述指标与系统容量的关系,表明使用该方法能有效测试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的极限容量.  相似文献   
43.
针对以燃料电池堆为增程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不同于一般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考虑燃料电池效率和蓄电池充放电效率的能量管理策略.基于神经网络将策略实现,并在由ADVISOR建立的整车模型上进行仿真验证,取得了更长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44.
针对某微型电动车操纵稳定性不佳的问题,基于ADAMS/Car建立了某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ADAMS/Insight选取了适当的硬点坐标作为优化变量,以各定位参数变化范围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统一目标法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并在ADAMs/View中对前轮定位参数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双横臂悬架的运动学性能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5.
在工业研究与生产中,多质量弹性扭转系统,尤其是负载/电机转动惯量比较小的情况下的,其减振控制往往难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而这一问题也会导致系统的可靠性受到影响,进而危害运行安全。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了观测器模块与遗传算法优化的改进型模糊控制器,并将其与基于经典控制理论设计出的控制器进行对比,在仿真环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负载/电机转动惯量比较小的系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高速电机在运行过程中,转自核将产生巨大的离心力,从而使转子中的应力急剧增加,进而可能导致转子的破坏,因此转子机械应力分析是高速电机转子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一台小型内置高速永磁电机,基于参数化建立了转子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高速下珠子的应力分布,并且研究了转子结构参数对最高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基于自主开发的5速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为充分反映驾驶员意图并改善DCT车辆的起步性能,从系统层面探讨发动机与离合器间的协调控制问题,量化并给出起步过程发动机转速及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计算公式。考虑该5速干式DCT物理结构特征,建立4自由度起步动力学方程,并将其简化分别得到2自由度滑摩过程模型和单自由度在挡运行模型。借鉴预测控制思想并采用遗传算法,在线滚动优化确定发动机转速及车速目标跟踪曲线,并设计滑模变结构起步协调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对不同驾驶意图DCT车辆的起步性能进行仿真,在自行搭建的DCT电控单元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台架上,对滑模变结构起步协调控制算法进行快速原型试验。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滑模变结构伺服控制器不仅有效地体现了驾驶员起步意图,提高了DCT车辆起步性能,而且对车辆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可推广用于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MT)车辆的起步控制。  相似文献   
48.
李瑜婷  赵治国  章桐 《中国机械工程》2010,21(12):1496-1501
离合器的协调控制一直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控制的难点和重点。基于DC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DCT起步、换挡动力学模型。考虑滑摩功和冲击度两项性能指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对DCT起步、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压力进行了研究。为简单有效地获得换挡过程中双离合器协调控制的压力曲线,提出了设定两个离合器压力变比系数的方法。讨论了不同的控制加权因子及离合器压力变化速率系数的选择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方法能较好地解决DCT起步、换挡过程中离合器压力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9.
阐述了传动系扭转振动主动控制的近期研究成果。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了二(三)自由度电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控制研究、传统内燃机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控制研究、电动车辆传动系扭转振动控制研究。总结了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现象,指出传统车辆简化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传动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的新目标。围绕集中驱动式电动车动力传动系统的特点,从电机激励特性、常啮合结构特性、振动频率宽泛性、系统性4个方面对电动车传动系统主动控制的基础模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振动激励的特性。从电机的噪声来源角度看,电机振动主要分为机械振动、电磁振动和空气引起(带风扇)的振动。电机的机械振动包括转子不平衡(可分为静不平衡、偶不平衡和动不平衡三种类型)、转子不对中、滚动轴承振动等;电机的电磁振动包括径向电磁振动和切向电磁振动,前者影响动力总成壳体的振动声辐射性能和悬置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的高频振动性能,后者对车辆传动系统低速扭转振动的影响比较大,从而进一步影响整车的振动和噪声。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引起电机噪声的激励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