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工业技术   19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螺旋线总偏差是齿轮等级评定中的必检项目之一。出于研制基准级标准齿轮的需要,以Y7125磨齿机为例分析了大平面砂轮磨削面锥形误差对齿轮螺旋线偏差的影响,并推导出了影响系数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砂轮与齿面有效接触宽度对齿轮螺旋线形状偏差的影响不大,而随着被磨齿轮齿宽的加大,对齿轮螺旋线形状偏差的影响系数会显著增大;砂轮磨削面锥形误差使被磨齿轮螺旋线偏差曲线呈弧形,且弧度从齿根到齿顶逐渐增大。最后通过磨齿实验与偏差测量论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2.
以Y7125磨齿机为例,分析了大平面砂轮的修整质量,尤其是砂轮磨削面锥形误差对齿轮齿廓倾斜偏差和齿廓形状偏差的影响,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及误差补偿方法。分析结果表明:磨削面锥形误差对齿廓倾斜偏差的影响99%以上可以通过调整头架安装角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残余齿廓形状偏差从齿宽中截面向两端面逐渐增大;减小砂轮磨削面锥形误差,加工较小齿宽的齿轮并选择较小的头架安装角等措施可以提高被磨齿轮的齿廓精度。  相似文献   
23.
超声波塑料焊接机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塑料焊接过程中不同特征温度段的产热机理.利用有限元法(FEM)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超声波焊接过程中的粘弹性热以及摩擦热进行了计算.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了摩擦热是焊接过程的启动热源,粘弹热是焊接过程主要热源的观点.制备了相应的试件并搭建测温系统对焊接过程进行测温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对焊接过程中的产热机理给出了更清晰的解释,有助于超声波塑料焊接技术进一步在精密焊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基于机器视觉的微装配控制策略及软件架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微装配是制造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复杂微系统关键技术。本文针对装配控制和软件架构等微装配实用化的重要环节开展研究。对微装配具体需求、工作流程、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了分析,建立一种基于显微机器视觉的微装配平台,提出先看—后动的微装配控制模式,建立了包含任务层、策略层和行为层的控制分层架构。围绕软件可复用性,对软件部分的核心类和类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聚集关系构造任务层和策略层中的类,最终实现了微装配控制系统软件。利用本系统对由6个无人工标记点的微型零部件组成的系统进行了微装配实验,采用工具显微镜对所装配的微系统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自动装配与手动装配的同轴度误差平均值相近,而对称度误差平均值有改善,自动装配的各项指标不确定度误差均明显优于手动装配结果,提高了所装配的微系统互换性。利用本文建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复杂微系统进行装配,基于分层架构建模和开发的软件具有较高的人机交互性、鲁棒性和可复用性。  相似文献   
25.
中国微纳制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介绍了中国微纳制造领域的总体概况。从微构件力学性能、微纳摩擦磨损及粘附行为研究、典型微流体器件输运特性研究、拓扑优化技术在微纳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微传热学的研究和微测试方法和装置的研究具体介绍了微纳制造基础理论方面取得的进展。从设计方法、硅基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MEMS)制造工艺、非硅MEMS制造工艺等方面介绍了微系统设计与加工工艺研究进展。从物理量微传感器、微执行器件与系统、微纳生化传感与分析和微能源等方面介绍了微纳器件与微纳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微纳制造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26.
二级串联压电双晶片(串联臂)一端固定时,在相位差为π/2的偏置方波信号驱动下,自由端将沿椭圆轨迹运动。以串联臂为驱动元件,可用来驱动端面与其相接触的转子转动,构成串联臂压电微电机,对单路方波信号分频,可产生双路相位差为π/2的方波信号,对信号进行放大,构成相位差为π/2的偏置方波驱动信号。  相似文献   
27.
关于微尺度理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随着纳米材料、微器件、微结构和微系统研究的深入发展及其应用,与微尺度效应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推动着微尺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微尺度及其判据出发,对微尺度理论的几个主要学科做了简要介绍,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8.
实时显微立体成像系统中闪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显微立体成像系统是微操作系统的视觉传感器和观测器,实时立体成像中存在的闪烁现象是影响立体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产生闪烁的原因,简要介绍了当前解决闪烁问题的几种方法,提出了立体视觉多缓冲自适应刷新图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成功地解决了闪烁问题。  相似文献   
29.
在明确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相对测量法和绝对测量法进行进一步分类,并对各自的应用范围和特点进行分析.同时,遵循测量原理并采用高精度的元器件搭建了绝对测量法检测超精密齿轮齿距偏差的测量平台.通过Visual Basic 6.0语言设计合理的测量操作、图表处理及误差分析界面的过程,使操作简单,图表显示准确清晰,实现对1~2级超精密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测量装置的改进及其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30.
非线性模型的压电元件复合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压电元件的非线性及其复合控制问题。依据压电元件全程及局部伸长和缩短的实验数据,提出了一种根据外环曲线参数及当前坐标值确定比例系数,进而确定内环伸长曲线的数学模型。实验表明,这种全面反映内、外环曲线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对上升和下降过程的最大拟合误差在全程范围内分别为1.2%和2.0%。利用此模型,可在压电元件非线性外环曲线及目前电压-伸长量已知的情况下,求出其下一时刻上升或下降的路径。以此模型为基础,构造了一种压电元件前馈复合控制算法,在输入峰-峰值为4 μm位移的情况下,得到了280 Hz的闭环带宽。同普通PID控制算法相比,带宽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