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以Co(COOH)_2、FeCl_3和PdCl_2为原料,柠檬酸为稳定剂,乙醇为加速剂,采用超声辅助制备Co-Fe-Pd金属纳米粒子,并评估其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Fe-Pd金属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3~5 nm,由于Co、Fe固溶于Pd晶格,使Co-Pd、Fe-Pd和Co-Fe-Pd纳米粒子仅显示Pd衍射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宽化;相比于Co-Fe、Fe-Pd或Co-Pd纳米粒子,三元Co-Fe-Pd晶格压缩更为明显,晶格缺陷诱使的活性位点增加,氧还原催化能力增强;其氧还原起峰电位为1.03 V (vs RHE),Tafel斜率为-87 mV/dec,可与商用Pt/C催化剂相媲美;氧还原过程中电子转移数为3.80±0.04,说明其主导四电子转移路径;此外,RRDE结果显示氧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H_2O_2含量约10%。  相似文献   
52.
以Co(COOH)2、FeCl3和PdCl2为原料,柠檬酸为稳定剂,乙醇为加速剂,采用超声辅助制备Co-Fe-Pd金属纳米粒子,并评估其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Fe-Pd金属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3~5 nm,由于Co、Fe固溶于Pd晶格,使Co-Pd、Fe-Pd和Co-Fe-Pd纳米粒子仅显示Pd衍射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宽化;相比于Co-Fe、Fe-Pd或Co-Pd纳米粒子,三元Co-Fe-Pd晶格压缩更为明显,晶格缺陷诱使的活性位点增加,氧还原催化能力增强;其氧还原起峰电位为1.03 V(vs RHE),Tafel斜率为?87 mV/dec,可与商用Pt/C催化剂相媲美;氧还原过程中电子转移数为3.80±0.04,说明其主导四电子转移路径;此外,RRDE结果显示氧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H2O2含量约10%。  相似文献   
53.
在实验室用真空感应炉冶炼3炉X65管线钢,其中2炉钢进行镁处理。分析非镁处理钢和镁处理钢中夹杂物的变化特征,研究镁处理对X65管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镁处理钢中的夹杂物主要是Al_2O_3系夹杂,镁处理钢中的夹杂物类型主要是MgO-Al_2O_3系夹杂;2)镁处理钢中粒径小(1~5μm)的夹杂物比例相对较高,大颗粒( 15μm)夹杂物明显减少;3)粒径较大的夹杂物主要是Al_2O_3夹杂和靠近低熔点区域的夹杂,靠近镁铝尖晶石成分的夹杂物粒径较小,说明镁处理可使钢中夹杂物变得细小而分散;4)镁处理钢中存在大量的尺寸细小的MgO·Al_2O_3系夹杂物,可以为硫化物的析出提供形核核心,从而减少硫化物在晶界的析出数量。  相似文献   
54.
采用企业转炉钢渣进行了磨矿一磁选实验,探讨了钢渣磨矿粒度与时间的关系,在给定磨矿粒度下分别进行了弱磁和强磁磁选实验,探讨了磁选得到的精矿品位和铁回收率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转炉钢渣硬度大,难磨,弱磁磁选得到的铁精矿品位与原渣铁相比大幅度提高,转炉渣原渣磁选后的铁精矿品位为84.05%,可作为炼钢原料回收利用.强磁磁选得...  相似文献   
55.
S在改善钢质量,降低加工成本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然而,钢中MnS容易被轧制成长条状,造成钢性能呈现各向异性。为了降低MnS的这种不利影响,通常需要对其形貌进行控制,降低其长宽比。综述了MnS在钢中的作用及其对钢性能的危害,以及MnS形貌控制的方法及其效果。目前对MnS形貌控制常用的方法是添加改性剂或者控制热加工过程工艺参数。改性剂主要有2类,一类是与S结合的改性剂,如Ca、Mg、RE等,另一类是与Mn结合的改性剂,如Te。在热加工过程中,较高的温度和适合的变形量对MnS形貌的控制有利。随着钢中全氧含量的不断降低,氧化物对钢性能的不利影响逐渐减小,而硫化物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此,硫化物的问题应该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6.
利用真空感应炉冶炼氮-钒微合金化的低碳耐候钢,结合金相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耐候钢的显微组织,并通过拉伸、冲击试验和断口分析表征了实验钢的强韧性.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氮-钒微合金化耐候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强韧性组合.金相组织分析表明,加氮加钒耐候钢中主要组织为等轴铁素体和少量离异型珠光体(体积分数5%),体积分数约30%的铁素体晶粒中有类似粒状贝氏体组织生成;弥散析出的VN质点细化了铁素体晶粒,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为7.8 μm.  相似文献   
57.
热压真空烧结高密度碳化硼制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压真空烧结碳化硼制品,考察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对碳化硼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升温制度是在1900℃以前以5℃/min,超过1900℃以2℃/min;合适的烧结温度在1950℃,在此温度下烧结可得制品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μm左右,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8%,抗弯强度为357MPa,显微硬度值为24 63GPa.所有这些数据将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主要研究球磨因素对碳化硼粒度分布的影响,并考察游离碳含量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碳化硼粒径分布曲线向粒径小的方向移动,当球磨时间达到60 h,粉体粒径细化程度减缓,继续球磨可进一步提高超细颗粒含量;当球磨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不同的球料比对粉体粒径分布曲线影响较小;游离碳含量随着球磨时间增加而提高,在20~40 h碳含量增加显著,之后增加缓慢;SEM电镜显示球磨前后粉体显微形貌发生显著变化;XRD分析显示球磨60 h后粉体中出现很强的游离碳衍射峰.  相似文献   
59.
介绍了城市装配式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城市周边地区烧结砖企业升级转型发展的技术路线,介绍了烧结陶粒和陶粒轻质墙板的产品优势和生产工艺,探讨了三种生产工艺在原料供应、生产技术、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发展空间,提出可供烧结砖企业转型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0.
外加发泡剂对LF实现埋弧加热和提高精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发泡剂种类、加入量和粒度对高碱度精炼渣发泡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盐中,CaCO3最为理想.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碳酸盐粒度,有利于发泡的持续性.在碳化物中,复合碳化物的发泡效果最好,CaC2好于SiC.随碳化物粒度增大,发泡效果变差.以碳酸盐与碳化物按适当比例混合作为发泡剂,较单一发泡剂具有更好的发泡效果,且应根据渣中FeO含量调整二者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