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混凝土振动搅拌技术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振动搅拌的概念及其作用,介绍了近年来研制的连续式振动搅拌机、旋转振动搅拌机、立轴周期式振动搅拌机、双卧轴振动搅拌机.研究证明,采用振动搅拌与强制搅拌相结合的方案,结构紧凑,可明显提高搅拌质量和搅拌效率.  相似文献   
42.
搅拌速度对新拌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中  冯忠绪 《混凝土》2007,(8):83-85,88
搅拌速度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参数,前期搅拌机工作装置参数优化试验表明,搅拌速度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较大.普遍认为,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含气量呈上升趋势.但当搅拌工艺改变时,此规律将发生变化.因此,要达到对含气量的有效控制,必须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搅拌速度对其的影响规律.就此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搅拌速度超过1.6m/s时含气量会随着搅拌的加快而下降,含气量变化量在1.0%~2.3%之间;采用二次搅拌工艺,含气量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搅拌速度超过1.6m/s时,含气量会随着搅拌的加快而上升,含气量变化量在1.1%~1.75%之间.  相似文献   
43.
非线性自适应策略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邓肯-张本构模型及Zienkiewicz-Zhu误差估计方法,本文提出一种适应于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的非线性自适应策略(即在每一级荷载作用下找出最优化的网格,以达到减少离散误差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非线性自适应策略是有效的,运用该策略后可使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计算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4.
界面是混凝土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提出用振动搅拌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来增强混凝土的界面强度。介绍振动搅拌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的机理、试验装置及其试验结果。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及其他性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5.
岩体结构面是控制岩质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对顺层岩质边坡结构面做现场直剪试验的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提出了边坡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46.
长宽比是搅拌机的基本几何参数.提出了确定长宽比的原则,长宽比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它与搅拌机类型、运动参数、结构参数的关系,保证搅拌质量和搅拌效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定了双卧轴搅拌机长宽比为0.7~1.3,推荐使用值为小于1.  相似文献   
47.
平面任意区域自适应网格生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研制的适用于平面问题的四边形单元与三角形单元的网格生成器,利用文中建议的网格生成技术,可对各类复杂曲线组成的平面任意区域进行自适应网格加密,计算结果表明,按指定区域进行局部加密,加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8.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自落式和强制式搅拌机已沿用了五十余年,转速是其基本参数。但在搅拌机设计和使用中,仍采用类比法这样的经验方法,缺乏合理性。由于对搅拌过程的机理研究不够,对如何选择这一参数,说法不一,缺乏科学性。在搅拌过程中,混合料的物理一化学性能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极其复杂而影响因素又较多,但由于对诸参数综合优化的试验研究不深人,致使设计和使用在选择转速值时缺少依据。  相似文献   
49.
搅拌设备设计(第五讲)搅拌机长宽比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的机型,长宽比的含义不同。如对立轴搅拌机,是指拌筒高度与直径之比;对单卧轴搅拌机,指拌缸长度与直径之比;对双卧轴搅拌机,指拌缸长度与宽度之比。长宽比是搅拌机的基本几何参数,是设计机器时需要选定的首要参数,其取值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搅拌质量和搅拌效率。由于搅拌过程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国内外都难以定量化,也无法仿真模拟和采用机械工程的常用方法来优化[1],人们在选定长宽比时就一直采用经验值,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从1992年以来,笔者及其课题组承担了《混凝土搅拌理论及其设备的研究》的多项课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0.
丘陵沟壑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经常出现高填方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高填方工程存在工后沉降难以计算、预测和控制的问题。为此,在栾卢高速的高填方路段,设计了地基沉降变形的原位监测试验方案,分析施工期沉降的主控因素,并基于施工期变形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地基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监测数据及模型预测结果表明:(1)该路段填筑高度最高位置处沉降变形最大,在填筑高度增加时,沉降有增加趋势;(2)填土速率会对施工期沉降速率产生显著影响,降低填筑速率、更为细致地进行填筑,可以降低沉降速率,从而使施工期地基沉降平稳过渡;(3)路基边缘位置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施工时应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的顺序施工,并保证边缘位置处的压实效果;(4)采用此模型计算施工期沉降时,相对误差3.8%,效果良好;(5)工后沉降的预测结果显示,在施工结束后沉降变形将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