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0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双卧轴搅拌机搅拌臂布置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和试验结果上对国内外主要的双卧轴搅拌机的搅拌臂布置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比较完善的搅拌过程,物料的位移必须由良好配合的轴向大循环运动和轴间小循环运动来共同完成;推荐搅拌臂布置形式采用正正交错排列和正正平行非连续排列.  相似文献   
12.
采用岩土分析软件FLAC 3D对试验桩与工程桩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以及基坑周围土体超载的情况下,桩顶沉降量皆为40 mm时,基底以下桩端以上范围内,工程桩上部侧摩阻力小于试验桩,而下部侧摩阻力却较试验桩稍大。  相似文献   
13.
王卫中 《电视技术》2001,(9):76-78,8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电视台节目播出的需求,电视节目的自动播出系统不断发展变化。从时序控制、多功能控制、多频道的自动控制,发展到目前机械手系统、非线性系统、矩阵信号共享系统等组合方式的设备全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自动播出系统的一个目的是实现节目播出自动化,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自动控制技术在播出系统的应用,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自动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主要是根据受控设备的控制协议,通过通信接口对受控设备进行控制。以下分为通信接口和设备控制两部分进行讨论。1 通信接口自动播出系统的计算机需…  相似文献   
14.
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研究了不同工艺流程对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条件下混凝土的匀质性、抗压强度指标及功率消耗,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在对不同工艺流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双卧轴搅拌机的点,提出了提高搅拌速度的等速二次投料搅拌方案.结果表明:这种二次搅拌工艺较传统搅拌工艺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和效率,改善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15.
1 双螺带搅拌机构参数分析 就搅拌主机而言,双卧轴双螺带搅拌机主要由动力及传动机构、搅拌机构和辅助机构等组成,搅拌机构作为搅拌主机的核心,其几何和工作参数对搅拌主机的性能和混合料搅拌质量起决定作用.双卧轴双螺带搅拌机的搅拌参数可分为结构参数、运动参数以及工艺参数3种.  相似文献   
16.
桩土应力比是复合地基承载性能中的重要技术指标,基础刚度及桩体变形刚度是影响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刚性基础与柔性基础条件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总结了基础刚度及桩体变形刚度对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对实际工程中有效提高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降低地基沉降变形具有理论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界面是混凝土结构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提出用振动搅拌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来增强混凝土的界面强度.介绍振动搅拌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的机理、试验装置及其试验结果.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是提高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及其他性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混凝土搅拌机充盈率和拌筒型式变化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盈率的增加含气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当充盈率值增大到0.32时,含气量明显下降;对同一种搅拌机,搅拌筒的容量越大,含气量越大,搅拌筒内一次搅拌的混凝土装得越满,含气量越小。但混凝土量超过一定数量时,含气量反而增大;相同条件下,窄长型拌筒搅拌的混凝土含气量普遍高于宽短型拌筒。  相似文献   
19.
王卫中 《门窗》2012,(12):248-249
文章阐述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中的干法水泥生产线土建工程内容、特点、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双卧轴搅拌机拌臂排列形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在加快物料大循环频次的同时,增强小循环作用强度来完善搅拌过程的新思路,并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比较完善的搅拌过程,物料的位移必须由良好配合的轴向大循环运动和轴间小循环运动来共同完成;逆流相位差应大于单轴相位角;推荐拌臂布置形式采用正正交错排列和正正平行非连续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