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4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中温水溶淀粉浆料的溶解性能是中温浆纱的基础,为提高中温浆纱时淀粉浆料溶解性,以溶解度、抗凝沉性和透光率为表征指标,分析煮浆温度、煮浆时间、季铵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和DMSO用量对中温水溶淀粉浆料溶解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小样浆纱机上进行浆纱实验.结果表明,取代度和调浆工艺参数分别是影响中温水溶淀粉浆料溶解性能的内在和外在关键因素,溶剂DMSO能有效提高中温水溶淀粉浆料的溶解性能.对于所研制的中温水溶淀粉浆料,当煮浆温度为65℃,煮浆时间为1h,DMSO用量为3%,取代度为0.078时,淀粉浆料的溶解度为92.4%,透光率为51.2%,抗凝沉性好.小样浆纱实验表明,在上述调浆条件下,中温浆纱性能与高温浆纱性能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2.
为制备沥青路面用橡胶粉改性沥青,针对胶粉目数、胶粉掺量、剪切时间、制备温度与剪切速率等影响因素,采用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方案,以延度、弹性恢复率、抗剪强度、离析软化点差及粘温回归系数|B|值作为评价指标,遴选出橡胶粉改性沥青制备优方案,并制备出橡胶粉改性沥青;在此基础上,对其作用机理和路用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掺量为24%的30目胶粉、剪切时间60 min、制备温度205 ℃、剪切速率5000 r/min制备出的橡胶粉改性沥青路用性能优异;均匀分散于沥青体系中的多孔状胶粉颗粒吸收沥青中的轻质组分,产生溶胀作用及微弱化学反应并呈空间网状交联结构,是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胡作启  熊锐 《压电与声光》2007,29(4):423-425,428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Cu3Ti4O12(CCTO)高介电陶瓷材料,X-射线衍射的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为体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737 8 nm。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显示,在CCTO样品中出现了Cu3 和Ti3 ,O1s芯能级谱出现双峰特征。  相似文献   
104.
胡作启  熊锐 《压电与声光》2007,29(5):574-576
用电解还原法生长出单晶晶体结构的铷蓝青铜及其系列钨掺杂样品,通过研究其电输运特性发现,纯样品及掺杂样品的电输运都呈相似的非线性特性,分别来源于阈值场以上电荷密度波滑移电导和杂质周围畸变引起的载流子的集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改变纤维总掺量和两种纤维的体积比,采用廷度试验、锥入度试验、布氏旋转粘度试验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研究了混杂纤维沥青胶浆的低温延展性能、抗剪切性能、粘度特性及高温流变特性,同时借助扫描电镜(SEM)对其试样断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胶浆的低温延展性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降低;在6%纤维总掺量范围内,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粘度逐渐增大,且增大的幅度减小;当钢丝绒纤维与水镁石纤维体积比为6/4时,沥青胶浆的车辙因子(G*/sinδ)、抗剪强度达烈最佳值;将两种纤维混杂掺入沥青胶浆中,充分分散,其与沥青粘结良好,发挥了增粘和桥接作用,提高了沥青胶浆的整体稳定性和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6.
常明丰  裴建中  黄平明  熊锐 《材料导报》2018,32(20):3618-3622
为了揭示颗粒物质间接触力力链的分布规律,选取10 mm、13 mm、16 mm、19 mm和20 mm五组粒径的刚性颗粒进行复写纸压痕试验,利用概率分析方法研究了单一粒径和考虑级配不同粒径颗粒体内部接触力力链的分布概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单一粒径的法向力与平均法向力比值f的分布概率呈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减小的趋势,分布概率达到峰值处所对应的f值接近1;10 mm颗粒的分布概率曲线所产生的误差较小,20 mm颗粒的分布概率曲线产生的误差相对较大;考虑级配的颗粒体,其分布概率均呈指数形式单调衰减,未出现分布概率峰值,并且强力链比例基本小于10 mm和20 mm的单一粒径颗粒体。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激光莫尔偏折技术 ,结合高速摄影方法 ,对 S1 95柴油机燃烧过程涡流室内的瞬态温度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 ,定量描述并详细分析了燃烧过程涡流室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其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8.
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及其GM(1,N)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及冻融前后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变化进行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研究,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GM(1,N)模型对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能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耐久性因素中的空隙率和劈裂抗拉强度与冻融次数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空隙率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劈裂抗拉强度随着冻融次数增加显著减小。建立的GM(1,N)灰色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劈裂抗拉强度,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研究中引入灰色系统理论是可行的;通过GM(1,N)多因素预测,可以大量减轻试验工作量以及降低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09.
The hybrid films of low-density polyethylene(LDPE) embedded with zinc oxide(Zn O)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melt-blending process. X-ray diffraction(XRD)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Zn O particl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LDPE matrix and FTIR results show that no chemical bonds form between Zn O particles and LDPE matrix.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hybrid films show that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the composites reinforces and dielectric lo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Zn O weight fraction. Moreover,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LDPE/Zn O hybrid films are improved and the results of optical properties studied by ultraviolet-visible(UV-Vis) spectrometer show that the inclusion of Zn O particles can improve the anti-UV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dielectric, opt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hybrid film will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in the food package and engineering fields.  相似文献   
110.
Ca1-xRbxCu3Ti4O12 (x=0, 0.01, 0.02 and 0.03) ceramic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 Doping Rb+ reduces dielectric loss, which reaches minimum when x=0.02. By measuring properties of electrical conduction, larger leakage current density and height of grain-boundary Sehottky potential barrier (φB) were found in the doped samples, and φB became maximum when x=0.02. These resul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oxygen vacanc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Cu-rich/Ti-poor grain-boundary layers, an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dielectric loss in CCTO ceramic can be reduced by manipulating the composition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grain bound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