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变形钢筋疲劳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芬  吴佩刚 《工程力学》1997,(A02):349-356
本文通过对钢筋凝土受弯构件中变形钢筋的疲劳试验以及钢筋的原样试件和标准试件的自由轴拉疲劳试验,分析了变形钢筋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疲劳性能,以及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为变形钢筋疲劳强度设计取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2.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风电场多时段有功功率优化分配模型,有效解决了电力系统小时级调度模式下的功率分配难题,切实弥补了实时调度模型无法考虑风能和调度指令变化趋势的不足。多时段机组组合模型中,根据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信息,将整个调度过程分为多个时段,并合理考虑各个时段信息的相互影响,从而统一安排各个时段的开停机方案。多时段功率分配模型首次考虑了风机上网电价的影响,保证了在风场出力已定的情况下,整个风电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针对多时段机组组合模型维数高、难以求解的难题,从遗传算法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通过最优个体保存、段间交叉和段内交叉的设置、以及有选择的变异操作等改进措施,提高了遗传过程中种群个体的多样性和可行性,进而有效提高了算法的效率。所提模型与实时调度功率分配模型相互补充,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风电场的调度自动化水平,有效保障了风电场在各时间尺度的调度模式下均能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33.
渤中—渤南地区油气多期运聚成藏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海域渤中—渤南地区第三系油气藏存在着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共存、低成熟原油与高成熟天然气共存现象。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有机包裹体特征,结合断裂活动演化分析.认为该区油气藏系多期油气注入成藏。  相似文献   
34.
岩石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建坡  王飞  李秀芬 《山西建筑》2007,33(10):179-179,210
对国内外近年来岩石损伤本构关系研究的现状及新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推动损伤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36.
内蒙古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电网及风电发展现状,从风电自身发展和风电并网方面分析了制约风电发展的诸多问题,主要有电网接纳能力和投资能力不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和送出要求、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大量风电不能就地消纳、缺少外送通道、电网调压困难、风电机组并网相关电气特性缺少试验研究等。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快电网建设、提高风电场/风电机组的控制能力、建设风电—抽水蓄能联合运行系统、开展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及风电功率预测等相关的技术研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建议,以促进内蒙古地区风电有序、健康地发展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7.
针对目前太湖流域大量蓝藻水需销纳的状况,研究开发了从蓝藻水中回收电能同时将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质降解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 SMFC)体系.作者主要考察了不同底物类型对SMFC体系产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物类型对所构建SMFC体系的运行特性有较大影响.功率密度峰值依蓝藻+乙酸钠、蓝藻、蓝藻+葡萄糖和空白体系的顺序递减,分别为15.59、12.72、10.52、8.35 mW/m2.COD去除率则依蓝藻+乙酸钠、蓝藻+葡萄糖、蓝藻和空白体系的顺序递减,分别为60.1%、27.2%、19.6%、18.1%.功率密度和COD去除率变化规律的区别,主要归因于发酵型底物葡萄糖的存在导致体系中去除的COD并非全部被产电微生物所利用.  相似文献   
38.
钙离子胁迫下SRT对MBR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为依托,在钙离子投加量为200 mg/L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污泥龄(10d、20 d和30 d)对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TMP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SRT为30 d时,膜污染最轻.当SRT从10 d延长到30 d时,SMP的含量明显降低,与膜污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较长的SRT下钙离子更易于累积,钙离子的累积造成了MLVSS/MLSS值的降低,同时也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促进了较大絮体的形成.累积的钙离子主要附着于BEPS中,且通过吸附SMP中带负电荷官能团的多糖,导致了较长SRT下SMP含量的降低和BEPS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9.
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水质优良,可直接回用.然而,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膜污染问题依然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及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因素.电场是缓解膜污染、提高出水水质的有效且清洁的途径之一.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可将污水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于膜污染防治.利用MBR自生电场缓解膜污染的关键是导电微滤膜的制备.综述了电场控制膜污染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进展、导电微滤膜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导电微滤膜的规模化生产及实际应用将是MBR膜污染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0.
针对厌氧正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存在的严重膜污染问题,借助乙二胺四乙酸(EDTA)制备吸附材料,提取正渗透(FO)污染膜表面的生物结合态钙,考察控制AnOMBR中FO膜污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EDTA吸附材料可以有效提取AnOMBR中FO污染膜面生物结合态的钙离子,吸附效率达到71.54%.EDTA吸附后,FO污染膜的水通量从11.28 L/(m~2·h)提升到18.33L/(m~2·h),且钙离子含量从1.30 mg/m~2下降到0.37 mg/m~2.与此同时,FO膜面沉积的生物污染物的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多糖含量减少了79%左右,且生物污染层变薄.由于多糖-钙离子凝胶网络的破坏和沉积多糖的分离,污染层结构变得松散,膜污染得到控制.EDTA吸附材料借助官能团的螯合,去除与多糖结合的钙离子从而缓解膜污染的方法,为FO膜污染控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