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5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为实现煤矿综采工作面充填开采的实施需要,设计研制一种新型自移式矸石转载机,布置在回风顺槽的运矸巷道中,配合皮带运输系统,形成一套连续的矸石运输系统,实现给充填工作面的后部充填运输机给料,解决矸石转载运输问题。实现充采均衡协调发展,为我国充填开采提供了理想的矸石运输转载设备,是我厂的专利产品。  相似文献   
32.
<尚书中候疏证>是皮锡瑞的晚期之作,集中反映了皮氏的尚书学思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注疏方法典型地体现了晚清学术的特征,深具微言大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采用熔析———加硫除铜两段工艺研究了综合回收得到的高铜粗锑火法精炼除铜的反应机理 ,并确定了除铜的最佳条件。在略高于锑熔点温度 (6 5 0℃ )下 ,熔析可以除去粗锑中 90 %以上的铜 ,铜与砷形成Cu3 As、Cu5As2 化合物进入渣相 ,粗锑含砷量越高 ,熔析效果越好。加硫除铜反应由生锑与锑液间的扩散过程控制 ,通过改进加硫方式 ,能除去熔析后残余铜的 75 %。通过两段除铜 ,锑中铜含量降至 0 0 4 %。  相似文献   
35.
刘悦  曹辉  李向华  黄均鼐 《微电子学》2003,33(3):262-265
提出了一种运用混合信号的温湿度测量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案。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电阻变化来检测温湿度的变化,运用RC振荡原理,把传感器的电阻值转换为频率信号,并使用一片ROM把频率信号映射为实际的温湿度,从而实现温湿度的测量。在芯片设计中,详细考虑了如何进行综合的优化设计。芯片的温度测量范围为-20~60°C,精度为±1°C;湿度测量范围为40%RH~90%RH,精度为±10%RH。芯片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功能正确,性能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36.
前言:滨南油田位于东营凹陷西北边缘滨南一利津断裂带的西部,北依滨县凸起,南临利津洼陷,西靠林樊家构造,东与利津油田相邻。主要含油层系有沙一、沙二、  相似文献   
37.
井间地震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36,自引:10,他引:26  
系统地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发展现状。在简要归纳了井间地震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井间地震的采集设备(井中震源与接收系统)和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常规处理、层析成像、反射成像),并对现阶段井间地震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38.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以VSP-CDP成像方法为例,探讨了影响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井间直达波可作为检验成像精度的依据;在总结和比较井间和地面地震反射成像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无需速度建模的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并推导出弱各向异性介质下纵波的走时延拓方程。实际井间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较之井间VSP-CDP反射成像方法的成像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其成像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信息,由此说明,新的成像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39.
关于地震属性应用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34  
讨论了应用地震属性研究油藏(或储层)特征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通过运用属性的综合标定、先验模型的约束以及改进属性算法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对地震属性进行优化,减少地震属性应用的不确定性,提高地震属性预测油藏特征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0.
电法勘探是一门较古老的勘探方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在寻找金属矿、油气田、煤、地下水以及工程勘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来,由于地震勘探的崛起以及电法大功率仪器制作的困难等原因,加上人类文明的发展使电磁干扰日趋严重,电法在油气勘探中曾一度受到冷落。为了降低油气勘探的成本,扩大油气勘探领域,近年来电法又为广大油气勘探者所重视。特别在那些地震勘探难以取得有效资料的地区,如火山岩覆盖区,厚层砂岩、砾岩覆盖区等,电法是唯一能够直接获得地下介质纵向变化信息的方法。“六·五”、“七·五”期间,国内的油气勘探经验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查攻关中,大地电磁测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