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工业技术   5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为研究高速电梯滚动导靴的水平隔振性能,采用理论建模与仿真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对轿厢系统的横向振动分析.首先对电梯横向振动的原因及振动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对轿厢系统进行简化,建立导靴-1/4轿厢系统2自由度水平动力学模型,进而基于ADAMS进行了电梯水平振动仿真,并对比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分析了电梯轿厢的水平振动特性;最后,进行多种工况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求解,分析了梯速、刚度、阻尼等因素对电梯水平振动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不同速度电梯的弹簧刚度设计临界值,为滚动导靴弹簧刚度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有效方法.研究表明,电梯速度越高,导靴弹簧刚度对轿厢水平振动的影响越大,速度越高的电梯产品对导靴的弹性参数要求越高.  相似文献   
512.
针对厚煤硬顶工作面末采期间存在大面积悬顶引起的采动应力集中及回采效率低的问题,以唐家会煤矿613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运用相似模拟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综合研究方法,在分析16.8 m特厚煤层以及15.8 m厚硬基本顶工作面末采期间覆岩垮落规律、悬臂结构力学传递机制、应力演化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爆破切顶协同控制顶板技术,以达到提高回采率的目的。结果表明:覆岩悬臂结构在回采时期产生超前应力集中,导致末采期间顶煤回收量降低,停采煤柱被迫增加;爆破切顶破坏末采时期悬臂结构,切断超前采动应力传播途径,厚硬基本顶对工作面传递压力减弱,工作面放顶距离延长;悬臂角度与超前应力峰值呈负相关,悬臂长度与超前应力峰值呈正相关,通过破坏悬臂结构缩短悬臂长度可降低超前应力峰值;末采期间爆破切顶后超前应力峰值平均降低约5.76 MPa,停采煤柱缩短20 m,煤炭回收效率提高。工程实践表明,爆破切顶工艺能改善末采时期顶板悬空引起的采动应力集中,有效控制平巷围岩变形,极大提高煤炭回收效率,保障末采期间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513.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纳米球状MoSe2结构。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MoSe2纳米球状结构形貌均匀,其直径为200~300 nm。同时,利用叉指电极制作了基于MoSe2的气体传感器,并测试了其气敏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MoSe2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气敏性能,能检测到极低体积分数的NO2,对体积分数6×10-8的NO2的响应为1.006 4,在空气中也能完全恢复。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良好的响应/恢复特性、重复性、长期稳定性与选择性。最后结合电子转移理论,分析了MoSe2气体传感器对NO2气体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514.
为了提高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效率,鉴于集中静载荷在冲击启动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以陕西某矿为工程背景,采用震波CT对工作面开展集中静载荷原位探测和冲击危险性评价,划分冲击危险区域,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结果表明,煤层强冲击倾向性、开采深度大、上方厚硬顶板以及相邻工作面采空区顶板悬而不垮使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升高;工作面探测区域内煤层总体处于中等冲击危险等级,并准确划分了冲击危险区域。采用顶板爆破、煤层帮部及底板大直径钻孔卸压技术,切断力源,转移应力,由原来的“防治全巷道”转变为“防治重点危险区域”,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效率,得以保障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515.
将ClO2应用到水基压裂液中,利用ClO2强氧化性对胍胶压裂液中水不溶物和交联后的超大分子进行化学降解作用,降低压裂液残渣颗粒对地层造成的伤害。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分析研究了在水基压裂液中加入ClO2对破胶液中固体颗粒浓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应用哈克粘度计和岩心伤害仪测试分析了含ClO2压裂液的粘度变化和伤害情况。同时也考察了ClO2对压裂液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压裂液中加0.3%的ClO2使破胶液中固体颗粒的相对浓度下降了43%,岩心伤害率降低了近50%,同时破胶时间缩短了近2h,在35℃环境下原胶液粘度可保持3天以上。ClO2不但对压裂液中水不溶物具有显著的降解作用,而且还能降低压裂成本。  相似文献   
516.
鉴于双站雷达成像测试过程中各种可能的误差源,测试的RCS相位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通过分析信号相位噪声回波模型,模拟仿真了两种相位噪声情况下典型弹头目标的双站成像结果,给出了结论,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17.
岩土工程抗爆结构模型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下工程科研需要,专门研制了岩土工程抗爆结构模型试验装置.该装置由抗爆箱体、基坑、拉杆联接系统、油缸推拉系统及消波措施等5部分组成.利用该装置可进行常规武器对地下工程的侵彻爆炸破坏效应或核武器对深埋工程产生的直接地冲击破坏效应等室内模型试验.文中给出了该装置的功能指标、模型试验理论和试验技术及其初步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18.
张春香  张向阳  申有名  肖安国 《广州化工》2022,(14):276-277+286
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产教融合视觉下应用型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人才上存在的不足,从实验室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模式等方面探讨了产教融合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旨在为将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19.
为探究侧向切顶条件下沿空护巷煤柱宽度变化对巷道底板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对泊江海子矿某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展开了研究,构建了沿空巷道力学模型,得出巷道底板的应力和位移解析式;利用FLAC3D软件模拟了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的底板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沿空巷道底板应力由单峰三角形形态变为单峰梯形形态,峰值由实体煤侧逐渐向煤柱靠近采空区侧偏移,并且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巷道底板底鼓量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减少速率逐渐降低;工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侧向切顶、联合支护以及加固底角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底鼓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安全系数,为类似工况工作面煤柱宽度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20.
以某矿113105工作面侧向切顶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切顶后煤柱顶板应力分布及位移演化规律。基于弹性力学建立切顶后煤柱顶板力学模型,运用差分法推导出切顶后煤柱顶板的应力与位移表达式。运用FLAC3D和3DEC软件模拟切顶前后煤柱顶板应力分布及位移演化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切顶后煤柱顶板应力减小了18.2 MPa,顶板下沉位移为9 cm,卸压率达26%~40%。现场监测表明,煤柱上方顶板应力分布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距离工作面20~30 m处应力达到最大且保持一段应力集中,随后应力降低,在距离工作面65~70 m后应力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